那我當琴吧,就像那一片樹林,哪怕我周身的葉兒也同樣飄落!
……
讓那預言的號角通過我的嘴唇向昏沉的大地吹走!哦,風啊,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路遙用的詩,是前世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
其中,他稍微做了一些改動。
把第三首中的某些地名替換掉了。
因為他沒去過那裡。
這首詩最廣為人知的,是最後一句: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if winter es,gfar behind?
正好對應了毒媒的那句“wintering”!
而且,他公布的七卷名字中,第六卷是《凜冬的寒風》,第七卷是《春曉的夢想》,也是如此:“凜冬”之後,便是“春曉”!
前後呼應,妙不可言!
一時間,之前一直被壓製的支持路遙的國外網友們,瞬間感覺揚眉吐氣。
“哇哦,路遙先生果真文采非凡!”
“他說的真挺有道理的。網友們似乎的確過早下定論了。”
“至少從文筆上來看,他還是很厲害的不是嗎?
既然他都說了:這本書的前五卷已經完成,就等他一點一點放出來,我們慢慢往後看就是了。
就前幾章,的確不能說這本書以後怎麼樣。”
“是的。就像一個人,在世幾十年,你不能看他剛出生時的表現斷定他以後會有什麼成就。”
“光通過一根管子看一隻豹子身上的某個斑點,是不能判定它全身都是黑色的!”
“不管是那句種花家的老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還是那首《西風頌》,都讓人感覺到他無與倫比的才華!”
……
不光是普通網友,就連之前也表達過不看好《冰與火之歌》的國外大文豪也有些吃驚。
在國際上,路遙並不以文采聞名於世。
而是靠著音樂。
所以他原本以為:路遙的文采其實也就那樣。
但這首《西風頌》,著實讓他震驚。
第一遍看,還行。
第二遍,咦,有點意思。
第三遍、第四遍品下去……
這……
是一首足以流芳百世的佳作啊!
以他的文學水平,也未必寫的出這樣的詩來!
尤其是最後一句:“if winter es,gfar behind?”
既與自然規律相符合,又表達出了永不屈服的信念!
實在是一等一的佳作!
他不由歎服。
“看來,我已經老了啊。就像秋天的樹葉,雖然拚命地、緊緊地依附著樹枝,卻始終逃不過被秋風掃落的命運。
這個世界,終究還是屬於年輕人的。”
懷著感慨,他在無臉書上發布了這樣的內容。
有些傷感。
以至於很多網友紛紛在下麵留言安慰他。
“老爺子不用灰心,文學作品是永恒的,樹葉怎麼能和它們相提並論呢?”
“就是,優秀的作品,可以永久地傳承下去。”
“是啊,您的作品,將來也會永遠留存在人們心中的!”
……
麵對路遙的直接,毒媒一時無法反駁,卻開始了挑字眼的行為:
“一個東方人,寫的詩,卻是《西風頌》,西風席卷整個世界,哈哈,這不正是說明他們自己都覺得西方會勝過東方嗎?”
評論下麵,一堆狂熱者紛紛叫好。
路遙卻笑了。
“白癡!從東方刮起的風,不管是往東還是往西,都可以橫掃西方大陸!”他嘲諷地回應:
“你們難道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