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路遙原來是個帶詩人?(2 / 2)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怎麼樣?這一詩一詞,相當有水準吧?”

一石激起千層浪。

文學素養較低的網友們或許第一時間看不出這兩首詩詞是好是壞,但稍微有點欣賞水平的,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妙處。

起初,隻是一些高中生、大學生這兩首詩詞品頭論足,各抒己見。

某位喜歡挑刺的網友評論道:“第一首感覺還行,但第二首《相思》,怎麼感覺就是一首打油詩啊?”

“我覺得也是啊,這意思也太淺顯了吧?隻要認識字,都能看懂啊!

大概就是講:‘紅豆這玩意生長在南方,一到春天就長出幾條新枝丫來,希望你多摘一點,這東西最相思了。’

是不是?跟導遊向遊客介紹某個景點時說的打油詩差不多!”

附和者甚多。

但很快,便有對詩詞歌賦比較有研究的專業人士出來解釋了。

“兄弟,你大概對打油詩和古詩詞有一些誤解。

咱們國家古代的格律詩,對平仄韻律要求可是非常高的!

這一點,跟打油詩可不一樣。

我跟你們科普一下吧:

咱們漢字,除去輕聲,有一、二、三、四四種聲調,單以‘平仄’論,一、二聲調為平聲,三四為仄聲。

格律詩中,除了要求偶數句結尾押韻之外,一般還要求平仄兩兩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等,符合美感。

如果違背這一原理,平仄失矩,就稱為‘失替’,這樣就會大大減少美感。

很多打油詩就屬於‘失替’。

上麵這首《相思》,是五言詩,一般來說,一句中的第二個字、第四個字須是‘平仄’或‘仄平’,奇數句若是‘平仄’,接下來的偶數句必須‘仄平’。

紅豆(仄)生南(平)國,春來(平)發幾(仄)枝。

願君(平)多采(仄)擷,此物(仄)最相(平)思。

打油詩可沒這麼多規矩,所以聽起來就沒那麼有美感。”

“我靠,大佬啊!多謝科普!”

“原來寫詩還有這麼多講究的嗎?學到了學到了!”

……

隨後,很多學校的語文老師、大學的中文係教授也參與了進來。

“好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一位大學教授讚歎道:“除了單純的寫景詩,古詩詞講究的是以的簡短的文字抒發內心豐沛的感情,以物喻人、借景抒情。

而這其中,最關鍵一點,是有‘情’可抒!

沒有‘情’,光有才,那可不就是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

“說的是啊,沒屁硬擠,還能鍛煉身體;沒情硬抒,無病呻吟!”

“最後一句也很妙——‘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能對彆人訴說的‘愁’,並不是真正的‘愁’!

欲語無人說,才是真的‘愁’啊!”

“話說,這首詞,顯然是經曆過很多事的人才能寫出來的吧?按道理不應該出自一個年輕人之口才是啊!”

“按道理是這樣,但你忘了:這首詞的作者,是一個分裂症患者啊。

這多重人格裡,未必隻有年輕人的啊!”

“那倒也是……”

就這樣,在《相思》、《醜奴兒?書燕京藝校》在全網引起熱烈討論之後,路遙的標簽又多了一個:

大詩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