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本身是資深球迷,熱愛籃球,老科密,真的難受。發圈紀念偶像,無可厚非。
第二種:喜歡體育,對科布談不上多喜歡,但科布畢竟陪著他們走過了那段青春。一代巨星隕落,紀念一下,也很正常。
第三種:不是很了解,但多少聽過這名人,突然聽到去世的消息,有些震驚,發文感慨一下,倒也說得過去。
第四種:也不是嘲諷,然而,但凡有個名人去世,這種人就出來紀念,讓人覺得有些油膩。
如同前世那些喜好跟風的人們。
霍金去世,平日裡《時間簡史》一頁不看的他們出來悼念,配雞湯;
林肯公園主唱去世,平時就喜歡聽口水歌,搖滾、爵士、布魯斯啥都不聽的他們,出來悼念,發雞湯文;
某個明星去世,平時根本不關注他/她,連明星作品、基本信息都不了解的他們,出來懷念、發文發圖配雞湯。
一句話:隻要有名人去世,他們必須在朋友圈擁有姓名。
俗話說:逝者為大。
悼念是應該的。
不過,要悼念的話,應該是發自內心、真誠地悼念逝者才是。
但這些從未關注過逝者、根本不了解逝者基本信息、成就的人,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悼念逝者嗎?
還是純粹跟風呢?
這一點不尊重逝者,相反,反而是在蹭逝者的熱度,讓人反感、厭惡!
他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不出意料,跟風悼念者無數。
然而某些跟風的簡直是辣眼睛。
某多年未聯係的女性好友配圖發了個朋友圈,感歎:“科布去世了,世上又少了一個足壇巨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珍惜當下吧!”
少了一個足壇巨星?
去您馬的吧!
他隨手刪掉了這個好友。
某柯姓友人:“唉,一大早看到科布去世的消息,令人難以置信。他姓科,我姓柯,發音都一樣,感覺就像自己突然間少了一個族人一樣……”
科布姓科?
也是無知到一定程度了。
找這麼說,馬布裡姓馬、喬丹姓喬?
……
“世事無常啊。”徐嫻歎道。
在外麵忙的薛靜姝也特意趕來安慰二人。
她們兩個女孩雖然對籃壇並不關注,但也能理解路遙與徐潘此刻沉痛的心情。
“太不敢相信了。原本還想過幾天就陪哥哥他們訂機票去米國看他的比賽呢。”薛靜姝也沉重地說。“哥,你該發文悼念一下他。”
“給他寫首歌吧!”
一直默默無言的徐潘忽然開口說。
路遙輕輕點頭。
他明白徐潘心中所想。
言語就像風,悼念的話再沉重,過了這個時間段,也就沒有多少人會記得。
但歌不一樣。
如果有一首為科布所寫的歌,那麼,每當球迷唱起它,就會想起逝去的他。
“我相信你應該會寫出一首讓球迷們永遠記住的歌,通過它,懷念科布!”
“我會的!”
實際上,他已經想好該用什麼歌了。
那首懷念去世的保羅沃克的《see you again》。
“ i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friend
and i'll tell you all aboutwhen i see you again
we've e a long e began
oh i'll tell you all aboutwhen i see you again
when i see you a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