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劉六劉七殺來,張鉞率領軍民守城。因此深得保定知府賞識,在清苑足足做官六年,到現在才來吏部述職。
曆史上,張鉞因為今天這檔子事,成為人儘皆知的大清官,遂被擢升為南京戶部主事,負責管理油水豐厚的淮安關稅。他在淮安鈔關革除積弊,搞得“天怒人怨”,任期未滿便升任常德知府,直接在常德跟榮王乾起來。
至此,張鉞的官也算當到頭了,雖然考滿政績優秀,卻一直在各地打轉,當知府能當到死。誰讓他隻是個舉人,且又得罪權貴無數呢?
常倫一直站在吏部門口等待,過了好半天,張鉞才趕著騾子出來。他上前寒暄道:“張知縣清廉如斯,在下佩服之至!”
張鉞回禮道:“敢問閣下是?”
常倫說:“鄙人錢塘知縣常倫,字明卿,還未赴任。”
“原來是常知縣,”張鉞抱拳說,“鄙人張鉞,字豁德。”
常倫笑道:“豁德兄,我帶你去見一個人!”
根本不容張鉞拒絕,常倫就拉著他離開,騾子和書箱都讓在吏部請人看管。
王淵正在兵部查閱檔案,很快常倫經過通報,帶著張鉞進來了。
“若虛,剛剛吏部發生了一件稀罕事……”常倫把情況複述了一遍,又介紹說:“豁德兄,這位便是兵部右侍郎王淵,王若虛!”
張鉞肅然起敬,作揖拜道:“見過王侍郎!”
王淵笑道:“豁德聽說過我?”
張鉞說道:“王侍郎之名,天下誰人不知?”
“坐吧,”王淵隨口問道,“豁德可知海運?”
張鉞反問:“王侍郎是想改漕運為海運嗎?”
“你還真敢想。”王淵樂道。
張鉞說道:“海運自然便利,卻有兩個難處需解決。”
王淵問道:“哪兩個難處?”
張鉞侃侃而談:“第一,海上千裡漂泊,如何處理飄沒?第二,數十上百萬軍民,皆賴漕運為生,改成海運之後,如何解決這些人的生計?”
“豁德高見!”王淵立即知道此人是能辦事的。
曆來眾臣反對漕糧海運,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海上風險太大。這種風險,不僅來自天災,還來自於人禍!
走漕河都能玩出飄沒把戲,海上漂那麼長時間,沿途根本無法監督,怕不是一年要給你“翻船”好多次,運糧官吞掉的糧食比運到北京的還多。
其次,就是漕運軍民生計問題,那是上百萬人吃飯的行當。
王淵又問:“豁德可讚成開海?”
張鉞說話直來直去,毫不隱瞞:“我是膠東人,自小在海邊長大。我覺得吧,開海還是有好處的,但必須有一點要注意。開海互市之利,不可全做內帑,當分戶部一些、分地方三司一些,否則絕難開海。”
“誰跟你說開海之利全為內帑?”王淵笑道,“不過你說得也有道理,確實該分潤好處。”
內帑就是皇帝私產,不說後世,就連明代中後期官員,都以為鄭和下西洋弄來的錢全被皇帝拿走。
王淵這段時間,一直在查找資料,發現鄭和做買賣,利潤也是要上交國庫的。
那玩意兒是真賺錢!
明宣宗時,工部尚書黃福對皇帝說:“永樂年間,營建北京,南征交趾,北伐沙漠,國庫裡銀子多得是。而近年來,沒有大興土木,沒有南征北戰,而銀錢隻剛剛夠用。如果遇到大災,朝廷該怎麼辦?”
這話是讓皇帝想辦法弄銀子,暗指繼續下西洋。
僅過兩個月,明宣宗就命令鄭和重下西洋,去撈點銀子回來充實國庫。
鄭和下西洋的致命缺陷,在於官方壟斷遠洋貿易,不肯讓利給民間海商。
王淵感覺張鉞頗有才乾,問道:“吏部堂前開箱,君之清名必然傳遍京城,怕是直升兩級都有可能。”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此而已。”張鉞不悲不喜,他已經四十多歲,遠比常倫、桂萼要沉穩得多。
王淵問道:“你可願跟我去浙江開海,且隻給你一個正七品官職?”
張鉞沉默苦思良久,反問:“王侍郎真要開海?”
王淵沒有否認。
張鉞問道:“若我去浙江,擔任何職?”
王淵說道:“浙江南關工部分司主事,專門為我籌措木材造船!”
浙江隻有兩個六部分司,一個是北關戶部分司,負責督糧和征收部分商稅;一個是南關工部分司,負責征集木材和征收木材稅。
這兩個部門的主官,雖然隻是正七品,卻油水豐厚得讓人眼紅。
因此朝廷早有規定,分司主事任期一年,不得多任連任,以防止長期留任加劇腐敗。
而且,基本上都是新科進士,扔去地方做分司主事,畢竟楞青頭們不敢貪那麼多。比如兵部尚書王瓊,他的第一任職務,便是浙江南關工部分司主事。
張鉞仔細考慮之後,點頭道:“願隨王侍郎左右!”
得,又要去找皇帝求官。,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