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二】(1 / 2)

亂世小郎君 宇醜 13701 字 11個月前

開國之君往往都有些非凡際遇,不是出生前老娘被神獸壓過,就是出生時滿室紅光。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卻沒有,他的不凡是人給的。

李克用曾帶著兒子去見唐昭宗,唐昭宗見這小少年英武挺拔,便摸著他的後背道:“這孩子長大後必成為一代棟梁。”還賞了李存勖很多金銀寶貝。李克用本人也常對人吹捧說,“此子誌氣高遠,必能成吾事。”,包括他的老娘也是變著法的誇他。

可惜直到李克用死了,他的這個兒子也沒展露出什麼不凡,倒是填詞唱曲兒的十分在行,比起李克用少年時就有一箭雙雕的本事,李存勖著實差得遠了。

二十三歲就接管河東李存勖半點威望也無,李克用一堆的兄弟義子都對他虎視眈眈,李存勖並沒有跳出來與他們硬懟。先是以退為進將自己扮成一個弱勢君主,哭嚎著要把晉王的位子傳給叔叔李克寧。

李克寧有野心可惜臉皮太薄,當時他若是真的扔下老臉順水推舟的應下,也就沒有李存勖什麼事兒了。已經推辭了的李克寧,反倒是在事後後悔起來,竟然暗通朱溫還被李存勖拿了把柄。

接著李存勖就找來與李克寧平日不和的人挑撥離間,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既然叔叔這麼想當晉王不如就把王位讓給他。

這些人與李克寧不和,他要是當了晉王大家夥哪裡還有好日子過自然不肯,況且河東與朱溫那是仇大苦深,知道李克寧與仇敵拋眉弄眼的個個群情激憤。取得了眾人的支持,李存勖便設了一場鴻門宴,乾脆利落的收拾掉了自己的叔叔。

雖然不明白李存勖為什麼在稱帝之後突然變成了政治白癡,可不得不說他這個時候政治手腕真是玩得漂亮。

掌握了權力不夠,還要有威望才能坐得穩王位,李存勖第一個就拿老仇人朱溫開刀。李克用死的時候,晉梁在潞州還有戰事尚未結束。

聽說李存勖死了,梁軍立刻放鬆了警惕,心想著河東新喪不可能發動大規模戰役。可李存勖就偏偏利用梁軍這個心理,帶著大軍趁霧偷襲,這一役晉軍斬首萬餘俘獲甚多。

李存勖這一仗打得乾脆利落,遠在洛陽的朱溫聽到消息不由得哀歎,“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也,我家諸子乃豚犬爾。”朱溫卻不知這隻是一個開頭,李存勖注定了是朱梁的克星。

當時梁國若要攻晉,除了西線的潞州,還有東線經魏博、成德直搗太原。魏博軍已經被朱溫控製,原成德軍節度使王鎔被朱溫封為趙王,兩人又結了親家,趙國便算是後梁的屬國,可屬國畢竟是屬國,哪裡有握在手裡來得踏實。

朱溫便以防禦李存勖為借口派兵駐守趙國,伺機吞並。王鎔一瞧朱溫圖窮匕見,掉頭就找李存勖求救。河東眾人皆以為是計,唯有李存勖卻道:“我若存疑,必中朱梁奸計!”

李存勖果斷出兵,聯合趙國與河北另一個小藩鎮義武軍,在柏鄉與梁軍大戰,十萬梁軍損失殆儘,倒不是梁軍戰力太差基本上是被忽悠死的。

柏鄉一戰讓李存勖揚名立萬,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晉梁的攻守之勢,也大大削弱了梁國的實力。

軍事上接連失利,賢惠的張夫人也死了,朱溫越發的頹廢放縱,弄了數百美女來宮中享用,這還不夠,竟和李老三一樣盯上了自己的兒媳。

比起朱老三,李老三還是要點臉的,好歹讓楊玉環當了兩年道姑,然後正式冊立貴妃,終身也就隻扒了這一個。土包子出身的朱老三就沒那麼講究了,拉過來就上,多多益善。

他的兒子們倒沒有多麼的義憤填膺,見老爹有這嗜好紛紛把老婆送進宮裡爭寵,為的就是大梁的皇位。

搞笑的是,朱溫竟真的以此為標準確立皇位的繼承人,最終養子朱友文的老婆王氏在龍床爭奪戰中勝出,加之朱溫本就偏愛朱友文,心裡已經確認朱友文做皇位的繼承人。

另一個兒媳張氏聽到朱溫和王氏的密語,回家把事情給丈夫朱友珪一說,朱友珪立刻怒了,老婆都讓你搞了,你卻把皇位傳給外人,哪能就這麼算了。

朱友珪忍無可忍帶兵入宮,將光著屁股的老爹殺死在床頭。一代梟雄朱溫就這麼死了,死的極不光彩,後世裡提到朱溫也是諸多罵名。

比如他殺人如麻、弑君稱帝、***女、扒灰兒媳,可是乾過這些事情的皇帝多了,至少朱溫能拍著胸脯說,老子的江山都是一刀刀殺出來的。

可為什麼朱溫的名聲就這麼的臭,原因很簡單,他和另一位朱姓開國皇帝一樣,得罪了讀書人。

唐哀宗天佑二年,朱溫誅殺昭宗皇子的同時,也誅殺了三十幾位大臣。他的一位叫李振的幕僚因為屢試不第,深恨這些衣冠大族和中榜進士,進言道:“此輩常以清流自居,不如把他們的屍體丟進黃河,變成濁流。”朱溫笑而從之。

還有一次他和一群幕僚書生在柳樹下乘涼,故意設套給這些人鑽。他拍著柳樹道:“這樹粗大可做車輪。”立刻就有人跳出來拍馬,“您說的沒錯,這樹確實適合做車輪。”

朱溫隨之冷笑,“柳木脆弱,車輪隻能用榆木做,你們這些人除了會拍馬屁,百無一用。”隨即讓侍衛將所有拍馬的文人就地撲殺。

隻這兩件事便足以讓小心眼文人記恨上千百年了,得罪誰都不要得罪文人,讓你遺臭萬年隻是動動筆杆子的事情。

朱溫確實對文人刻薄,不過對於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卻十分敬重。朱溫帳下從不缺少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比如謝瞳、敬翔、李琪、司馬鄴等。

後世人評價一個政權是否合法,一個皇帝是否偉大標準也稍有不同,除了其功業更看重是否善待百姓。

在這方麵滿身汙點的朱溫卻做到了,在未稱帝前朱溫便約束士卒,輕薄徭役吸引流民,任用能吏恢複生產,在自己的地盤上為百姓創造了一個安穩的大環境。即便後來晉梁雙方陷入十年苦戰,治下百姓也未出現大規模的逃亡。

另外五代經濟史上著名的牛租問題,也可以說明朱溫對百姓的關愛。朱溫曾發兵攻打淮南楊行密,雖然沒有得手,但是卻從淮南搶了十餘萬頭牛,朱溫沒有讓士卒殺了吃肉,也沒有拿來發賣,而是發給貧苦百姓隻收少許牛租。

那可是牛呀,在古代比媳婦都親的耕牛!

後梁滅亡的時候,這些牛基本上已經死了,可是繼之而起的後唐、後漢、後晉三朝,沒有哪個忘了向百姓收本就不該屬於他們的牛租,直到後周郭威稱帝,方才廢除牛租。在後梁百姓眼中,這個一身匪氣愛賭博好扒灰的老頭就是個合格的好皇帝。

從曆史的角度講,朱溫同樣有功,首先他打爛了大唐已經腐朽的招牌,最重要的是他為日後的局部統一打下了一個較大的基本盤,在五代的亂世之中是非常不容易,以李克用的驍勇鴉軍的善戰,也不過是堪堪守住河東而已。

人性就是如此的複雜多麵,以某一方麵來解讀評價一個人,難免偏頗。

朱溫死了後梁並沒有亡,朱友珪隨之繼位稱帝,他的出身不好,是朱溫一時興起和低賤的娼婦野合所生。究竟是不是老朱家的種,朱溫可能也沒把握,所以並不待見他還時常揍他。

關鍵朱友珪還有弑君殺父的大惡,大家夥並不服他,一商量乾脆另立一個。前文說過朱溫有一個賢惠有加深明大義的張夫人,文武百官多受她的恩惠都對她十分尊敬。

張夫人所生之子朱友貞“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一副賢君的模樣,乾脆就擁立他為帝。在魏博軍節度使楊師厚的支持下,朱友貞發動兵變攻入洛陽,逼迫朱友珪自儘,而後遷都汴梁稱帝,也就是梁末帝。

朱友貞是朱溫最心愛的女人所生養的兒子,又是嫡長子,立他作為繼承人最好不過。可是朱溫偏偏沒有,並不是他老糊塗了,至於緣由朱友貞很快就用自己一係列的愚蠢作為做出了解釋。

魏博軍是後梁數得著的強藩,楊師厚自恃擁立之功有些囂張跋扈,讓朱友貞一度感到威脅,好不容易把楊師厚給熬死了,可是魏博軍這個刺頭還在,而且魏博是晉梁爭鋒的前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是哪天叛變割據如何是好?

很快有叫趙岩的奸臣給朱友貞出了個餿主意,那就是把魏博軍一分為二,小一點就好控製,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可也要看實際情況不是。

魏博軍本是安史舊部,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實行世襲軍製,一百多年的時間不斷通婚,軍中皆是長輩兄弟,關係密切複雜,要把他們一分為二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唐朝尚在時,魏博軍就是數得著的刺頭,時不時的就要鬨出點動靜來。哎呀,這個節度使不會伺候人,兄弟們抄家夥砍了他腦袋讓朝廷再派一個來,這種事情是常有的。

他們連唐廷都不怕,難道會怕朱梁嗎?收到朝廷指令,魏博軍一邊抽刀子砍人,另外一邊去通知李存勖,現在老子跟你乾了!

李存勖剛剛收拾了幽州的劉守光,已經具備南征的條件,真是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天上掉了這麼一塊餡餅哪有不接著的道理。

有些明白朱溫為什麼不傳位給朱友貞了吧?“雅好儒士”在五代十國真的不算是優點,尤其是對一個皇帝來說。

在朱友貞的身邊就聚集著這麼一批人,如趙岩、段凝之流,沒有真才實學隻會溜須拍馬出餿主意。

這些都是朱溫當年所痛恨的,他當年能夠迅速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就是對所謂儒士夠狠,即便是心狠手辣不按理出牌的朱友珪坐天下,可能都會比朱友貞強。

朱友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失去了魏博這個門戶,晉梁之間的攻守完全逆轉。不過後梁立國多年內部穩定實力雄厚,李存勖想要吃掉朱梁並不容易,可卻架不住朱友貞身邊一群豬隊友。

後梁還有一位叫劉鄩的名將,受朱溫大恩對後梁忠心耿耿,可是朱友貞就像是信不過魏博軍一樣信不過他。劉鄩想要偷襲太原,請求朝廷發給士卒十天米糧,可笑朱友貞竟懷疑他詐騙米糧投奔李存勖。

劉鄩無奈哀歎,“主上身居宮禁,不曉兵事,與白麵兒共謀,終敗人事!”

一切都如劉鄩預料的那樣,他在前線作戰卻不斷有來自後方的掣肘,兵事敗多勝少,可有他這塊硬骨頭,李存勖終究吞不下後梁。

不過李存勖還有朱友貞這個最佳助攻手,在趙岩、段凝等人的不斷構陷下,朱友貞終於下定了決心賜給劉鄩一碗毒酒。

李存勖做夢都要笑醒了,高高興興的在魏博稱帝,改魏博為興唐府,大有譏諷朱友貞的意味。

朱友貞自毀根基,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後唐軍攻入汴梁,無奈自儘,他的腦袋也被洗刷乾淨刷上油漆,送到了後唐太廟,成為李存勖的戰利品。

憑著河東一地,用十餘年的時間陸續的統一了淮河以北的地區,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十分的不易,李存勖是當之無愧奇男兒,人們一度將他視作“唐光武”,以為大唐中興有望,統一天下似乎指日可待。

可誰都沒有想到,這位“唐光武”在滅梁之後的作為讓人大跌眼鏡,而他的帝國也急轉直下,從雲端一頭紮進爛泥。

如果說朱友貞是作死的話,那麼李存勖便是花樣作死。李存勖本人有嚴重的性格缺陷,在開拓事業的初期,因為生存危機得以壓製,另外還有兩位人生導師監督指引,所以沒犯什麼致命的錯誤。

一位唐廷派駐河東的老宦官張承業,朱溫誅滅宦官集團後,宰相崔胤傳令各個藩鎮誅殺本地宦官,可是李克用十分欣賞張承業,隨便拿了個人頭糊弄過去。

張承業對李克用感恩戴德、忠心耿耿,雖然他不會帶兵打仗,卻是管理政務的好手,他就是河東的蕭何、李善長。

隨著對梁戰爭的節節勝利,晉王的封號已經不能讓李存勖的心理得到滿足,不理張承業的苦苦相求,執意在魏博稱帝,把張承業活活氣死。

另外一位人生導師周德威,不僅善於帶兵作戰,更是眼光老道智計百出,便算是河東的徐達了。人人都道李存勖武功了得,可是背後少不了周德威的影子。

越來越多的勝利,讓李存勖越發的自負已經不將周德威話放在心上了,在對梁的胡柳坡一役中,不聽周德威勸告執意出戰,害得周德威父子戰死。

李存勖很後悔,“哭之怮,喪吾良將,吾之罪也。”可有個卵用,轉頭就把周德威給忘了,心愛的戲子被俘了,李存勖哭得一樣的傷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