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成為皇帝的李存勖沒了監管,他驕狂自大、自私涼薄、猜忌多疑、剛愎自用的性格就徹底暴露出來了。
他曾經當著一眾功臣的麵說,“朕於十指之上得天下”,好像這天下就是他一個人打下來的,可見他有多麼的自大,將士們在背後譏諷稱他為“李天下”。
割據一方的荊南節度使,曾入朝拜見李存勖,事後評價李存勖,“矜伐如此,其他人皆無功也,誰其不解體。”
一個馬上得天下的皇帝,驕狂一些完全可以理解,可是自私涼薄完全說不過去。一群大頭兵要那名聲也沒用,你是皇帝全部都給你,咱們兄弟跟著你辛辛苦苦打天下落個實惠就成。
李存勖顯然忘了當年就是因為吐蕃人不給發工資,他們這些沙陀人才跟吐蕃鬨翻的內附歸唐的。宋朝的皇帝就很聰明,雖然對百姓不怎麼樣,但是每任皇帝登基都不忘賞賜臣子,尤其是禁軍將士。
可李存勖這個白癡不僅不賞,反而連工資都不給發,寒冬臘月士卒連冬衣都沒有,在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他的政權竟然能夠存在四年,不得不說這是個奇跡。
就像是朱友貞身邊有群豬隊友一樣,李存勖的身邊也有一群的豬隊友,且比朱友貞更多。首先就是他的正宮皇後劉氏。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弄得國破家亡,人人都說褒姒紅顏禍水實在有些冤枉,她隻是個沒有權利被丈夫寵愛的女人罷了。
可是李存勖的劉皇後可是絕對不冤枉,劉氏出身小門小戶,因為生得絕色又通音律,擅長撫琴吹簫……不,是吹笙,才有幸做了李存勖的正妻。
李存勖當了皇帝之後,劉氏的老爹就大老遠到道洛陽來認親,劉氏出身不好,恨不得給老爹撇清關係,便說自己的老爹早就死了,讓人把外麵的“騙子”給轟走,另外又認了一個有權勢的乾爹。
劉氏無情無義且極為貪婪,地方獻給李存勖的貢品,她都要照樣來一份。甚至還買來便宜的水果包裝一番,說是宮中的特產,拉到市場以高價販賣,這點小錢都放在眼裡,其貪婪可見一斑。
有大臣勸李存勖給士兵發工資,李存勖也同意了,劉氏卻對李存勖說:“我夫婦得天下,乃是上天眷顧,跟大頭兵有個什麼關係。”
沒有要到工資,大臣們再來勸諫,劉氏聽說哭哭啼啼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拿著自己的私房,扔到大臣腳下,“宮裡就這點錢了,你們都拿去吧。”
有沒有覺得這個情景很眼熟,在你的家裡是不是也發生過?你的老婆或者老娘隻是一個勉力持家的小女人,為了防著男人敗家這麼乾是正常的甚至是對的,可劉氏是皇後,卻毫無國母之風,甚至連普通的人情道理都不講。
軍隊是亂世中的保命符,劉氏這麼乾簡直就是要李存勖的老命,挖後唐的牆角。李存勖但凡有點腦子就該賞她一個大嘴巴子,就算賜死也不為過,可是驕狂的李存勖卻信了她的鬼話,對她百般縱容,徹底得罪了軍隊。
當遇到叛亂,李存勖需要調動軍隊時候,終於想到給士卒發錢了。可士卒們卻義憤填膺道:“早乾什麼去了!即便發了,咱們也不領你的情!”
最可悲的是,李存勖這個百般寵愛縱容的女人,還給他帶了一頂綠帽子。
除了劉皇後,李存勖另一批豬隊友那便是優伶戲子。是人都有愛好,李存勖也不例外,閒來無事就喜歡填個詞唱歌曲兒的,著名的詞牌《如夢令》就是他的傑作,被稱之為梨園祖師。
這愛好無傷大雅,比抽煙、喝酒、賭博、逛窯子強多了,李老三也有唱戲的愛好不也當了好些年的明君,可李老三沒讓戲子參政做官。
李存勖有一個寵愛的戲子周匝,在對梁的胡柳坡戰役中被俘,被扔進了梁國的教坊。後來梁國滅亡,周匝重新的回到李存勖的身邊,因為得到兩個梁國戲子的照顧,請李存勖封這兩個戲子為刺史報恩。
刺史是地方上僅次於節度使的實權派,非有大功者不能授,這周匝的要求簡直荒唐可笑,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李存勖竟然準了。
你努力工作照章納稅奉養老人撫養幼兒,為了孩子的學業買學區房上補習班,使足了吃奶的勁他才考了個二本,每年還要為不菲的學費生活費拚儘老命。
可是在遙遠的國度有一群人什麼都不用做,他們連加減乘除都不會算的兒子卻能到你夢寐以求的大學讀書。
假期有免費機票,另外有大筆的獎學金、生活費,住高檔宿舍,教職工待遇,學伴相陪,即便考試交白卷也能讀到博士,就連街頭襲警都沒有罪。
你的心裡會平衡嗎?所以李存勖手下的將士心裡也無法平衡。
李存勖後來在兵變之中被流失射死,帶頭叛亂的是人叫郭從謙,是他親自提拔的戲子。唯有一個叫善友的戲子對得起他,將他的屍體放在樂器堆中焚化。
最可怕的是李存勖寵信宦官,怕是忘了當年誇讚他的唐昭宗是怎麼被宦官欺辱的,也可能是張承業這個兢兢業業忠心耿耿宦官給他幻覺,以為宦官都是這樣的。
在宦官的鼓動一下,李存勖大修宮室采擇宮人,驕奢淫逸。還把宦官派到藩鎮去,搜刮民財,監督節製藩鎮。
朱溫篡唐稱帝藩鎮明麵上都罵他,可是對他殺宦官的舉動絕對要點一百個讚,現在李存勖又來這手,心理更是痛恨他。隻因為一條荒唐謠言,藩鎮終於有了借口造反了,嗯,還是魏博軍。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著名的河東十三太保之一,因為作戰勇猛,又被稱為李橫衝,在軍中威望甚高。
李存勖稱帝後對功勳頗多猜忌,樞密使郭崇韜就是被他的猜忌害死,李嗣源的這樣的軍中大佬更是難免。不過李嗣源人緣好,大家都幫著他才免了一死,被遠遠打發任成德節度使。
即便成德軍和魏博軍是鄰居,可是在叛亂發生後,李存勖並不打算讓李嗣源平叛,就是因為猜忌,實在因為其他幾路軍打不過魏博軍,無奈之下才派李嗣源出兵。
李嗣源不愧是軍中大佬,他一出馬魏博軍立刻投降,還要擁戴李嗣源做皇帝。李嗣源聲淚俱下,“哎呀,這如何使得,趕緊的跟我一起到洛陽請罪吧,不過朝中有奸逆得帶上大軍才行。”
於是數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去洛陽請罪,不等他們到了洛陽,李存勖已經死了,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煩,李嗣源監國不久便正式稱帝,為了免去不必要的紛爭,並未修改國號。
李嗣源這個人沒什麼好說的,雖然是個文盲鬥大的字認不得一籮筐,但是不妨礙他做一個標杆似得的明君。他登基後重用名相馮道,頒布許多惠民政策,同時止戈休兵,讓治下百姓“粗為小康”。
如果一定要雞蛋裡挑骨頭,便是放任已經占領的四川再次割據,在位期間也沒有推動曆史進程進行統一。
李嗣源這個標杆似得的明君似乎顯得有些無趣了,不過他有一個有趣的兒子。五代都不立太子,通常那個兼任河南尹或者開封尹的便是儲君了。
李嗣源在位時選定繼承人是皇次子李叢榮,這位皇子和梁末帝朱友貞一樣,都是“雅好儒士”,還利用自己十分有限的才學出了一本詩集。
可是他沒有朱友貞的“沉厚寡言”,此人張狂無忌到處樹敵,把朝臣百官、後宮妃嬪、宦官宮女都得罪了個遍,連狗都不喜歡他。即便如此,也不妨礙他繼續做著登極稱帝的春秋大夢。
長興四年李嗣源病危沉迷不醒,李叢榮連忙的去探望,離宮時聽見內殿哭嚎一片,以為老爹已經駕崩了,他沒有掉頭回去哭拜給老爹準備後事,而是回到王府準備帶兵入宮即位。
他哪裡想得到,內殿哭嚎並不是李嗣源死了而是李嗣源醒了,但凡他在宮裡有個親信心腹都得給他通報一聲,可惜他把人得罪光了。
聽說李叢榮帶兵入宮,宮中的大宦官孟漢瓊驚懼不已,因為他和李叢榮不合,連忙找李嗣源告狀說李叢榮要弑父稱帝。
李嗣源憤怒不已,立刻命禁軍前去平叛,李叢榮這才知道老爹沒死,慌忙的跑回王府帶著老婆鑽到床底下,平叛的人馬在未得到李嗣源的命令情況下,直接把李叢榮揪出來就地砍殺。
李嗣源聽說兒子死了,心中悲駭不已差點從床上掉下來,平叛諸將卻不罷休,當著李嗣源的麵把李叢榮養在宮中的兒子也殺了斬草除根。
李叢榮死的不可惜,但凡他當時能有那麼一點孝心,聽到內殿哭聲回頭多看一眼,都不至於落得這個下場,真是可笑又可悲。
儲君死了,行將就木的李嗣源隻好另立新君,讓人急詔皇三子李從厚入京,這也是李嗣源本就屬意的儲君人選,當初也是出於無奈才立了李叢榮。
李從厚回到洛陽時李嗣源已經駕崩,李從厚順利的登基稱帝,隻有二十歲的李從厚畢竟年輕,朝廷大權多掌握在樞密使朱弘昭、三司使馮贇等人的手上。
可不管是李從厚還是這兩位大臣都想拔出後唐的一個隱患,李嗣源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除,因為這個人是李嗣源名義上的長子——李從珂。
李從珂本名叫王阿三,他的母親是標致漂亮的寡婦,李嗣源一眼就相中了,要娶她做老婆。這女子倒也乾脆,沒要房沒要車,隻要求李嗣源能夠撫養他的兒子,於是王阿三就成了李嗣源的繼子。
對於這個繼子,李嗣源在情感上是有虧欠的,李嗣源並沒有能照顧好這個繼子,反倒是需要李從珂乾苦力幫著他養家糊口。
李嗣源征戰多年最後登基稱帝,少不得有兩個得力助手,一個是繼子李從珂,另外一個是女婿石敬瑭。作為繼子李從珂同樣有繼承權,但是李嗣源明擺著要把皇位傳給親兒子,李從珂隻被封了潞王的爵位就被打發到河中任節度使,而後又將他遷至鳳翔任節度使。
如果說河中還有點造反的本錢的話,那麼鳳翔真是半點機會也沒有,估計是想徹底絕了李從珂的念想。
麵對沒有什麼本錢的李從珂,朝廷似乎並沒有太多的顧忌,合計好後便下旨讓李從珂遷任河東節度使。河東是第一等的強藩,從鳳翔遷到河東,看似好事其實就是解除他的武裝。
黃巢起義爆發前,唐廷隻要下旨讓節度使搬家絕大多數情況都不會有阻礙。黃巢起義後,除了唐廷為數不多的幾個親藩外,剩餘節度使幾乎將藩鎮當成了自己的私產,讓他搬家就是抄他的家。
到了五代,節度使和朝廷之間猜忌深重,屬於麻杆打狼兩頭怕,搬家這事兒更是敏感,一個節度使想要掌握一個不熟悉的藩鎮需要數年的苦心經營,一旦朝廷在這個時候翻臉也隻有引首就戮的份。
所以李從珂造反了,可是沒有一個人看好他,他根本就不具備對抗朝廷的實力,就連他手下的士卒也是許諾重金方才籠絡住。
麵對鳳翔城下黑壓壓的朝廷大軍,李從珂脫光了衣服,指著身上大大小小的傷口,開始哭訴自己多年來立下的功勞,曆數受到的不公待遇。
城下的士卒那可都是他當年的老兄弟,聽李從珂訴苦一個個都眼淚巴巴的,可是朝廷派來征討的將領、監軍卻對手下士卒揮刀砍殺,逼迫他們攻城。
兵大爺們一路上已經受夠了他們的鳥氣,現在又逼著他們跟老領導乾仗,還有沒有天理了,掉過頭就把這些人給砍了。
也不知道哪個嘴大的嚷嚷,“潞王殿下給咱們發錢了!”於是朝廷的大軍齊齊向李從珂投降了,如此華麗的轉變估計李從珂本人都沒有想到。
這就是五代曆史的精彩之處,沒有人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看似強大無敵的帝王轉眼就讓自己的帝國灰飛煙滅;命懸一線的叛將轉眼就做了皇帝。
李從珂登基了痛快的報了仇,不過在鳳翔城頭對士卒承諾的賞錢沒能完全兌現,倒不是他和李存勖一樣摳門,實在是因為搜乾刮淨國庫和後宮錢都不夠。
對於失信了的人大頭兵們永遠都會記得,李從珂早已經拋之腦後,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做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
就像是李從厚要除掉他那樣,他也打算為的自己天下除去一個隱患,那就是他的妹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