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投降(2 / 2)

亂世小郎君 宇醜 7180 字 10個月前

徐羨道:“王監軍你能不能說點旁的,我無恥與否不要你來評判,你應該擔心自己才對,兩個皇子死了不可怕,常州讓出來也好說,可是皇子死了常州也丟了,那才是你的末日,罷職砍頭是輕的,就怕落個身死族滅啊!”

王匡業聞言不由得打了個機靈,臉上多了幾分彷徨無措。

徐羨衝著李從嘉打了個眼色,李從嘉上前輕聲的道:“兄長他已經得了癲狂症,怕是不會好了,小王以後不會忘了監軍今日之恩德。”

——————

比起常州這個金陵門戶,淮南門戶壽州簡直就是人間地獄,軍卒官吏尚有一口米湯可吃,大多數百姓已是斷了糧了,吃樹皮草根已是小事,很多百姓已經開始吃人了。

白天才剛剛埋到地裡的屍體,到了晚上就會被人扒出來,屍體抬回家裡卻不敢蒸煮,生怕冒出肉香被人發現。

吃死人的都是有些良心的,吃活人的也是常有,易子而食在此刻的壽州也不是奇聞。縱然官府施以嚴刑酷法仍難遏製,乾脆就由得他們去。

雖然身體十分的虛弱,劉仁瞻依舊強撐著身著全甲,隻是腳步不再向從前那般矯健,邁出去的每一步似乎都十分的艱難。

尤其是節度使府門前的這條街道,每一回經過都叫劉仁瞻心生怯意,因為門窗後麵已經不再是敬仰崇拜的眼神,而是冷漠甚至憎恨,他們不恨圍城的柴榮,卻恨他這個不肯投降的長官。

看著街巷裡啃食屍體的幾隻野貓,劉仁瞻心頭一陣劇烈的抽搐,他心中也是湧起滔天恨意。他恨的是柴榮,不僅恨柴榮長時間的圍城,更恨柴榮隻圍城卻不再攻城。

以壽州將士的身體狀況,隻要柴榮再次攻城,一定能不費吹灰之力的破城,那時他就可以戰死在城頭,省得落個投敵賣國的名聲。

可柴榮卻遲遲的不動手,滿城的百姓都恨他,甚至士卒也恨他。他不隻一次的在心中發問,“郭榮啊郭榮,你是在故意懲罰我嗎?”

胡思亂想間,不知不覺已是到了城門附近,見一群士卒扭打在一起,劉仁瞻立刻上前嗬斥道:“大敵當前,你們為何要自己人打自己人!”

他餘威尚在,眾士卒連忙的分開,一個年輕士卒指著年長的老兵道:“是牛二趁俺上茅房的時候偷俺的稀粥,他不承認還打俺!”

牛二道:“什麼稀粥不過是碗米湯罷了,你小子從前可沒少跟俺蹭吃蹭喝,如今俺就不能喝你一口米湯了!”

劉仁瞻斥道:“住口!牛二你在我眼裡可是個厚道人,為何要欺負新兵,趕緊的把稀粥還給人家。”

“稀粥沒了!已是叫俺拿回家裡給孫兒吃了,令公若是想要俺就把孫兒的肚子刨開還給令公!”

“你……”劉仁瞻指著牛二實在不知道說什麼是好,反倒是牛二眼圈一紅跪倒在地,“他們都不敢說俺來說,令公咱們投降吧,兄弟們快撐不住了!”

劉仁瞻怒斥道:“閉嘴!你可知道敢言投降者是什麼下場!”

牛二梗著脖子道:“知道!令公已是砍了好幾個人,再砍一個也不多。不過俺有要求,令公砍了俺之後隨便把俺的腦袋隨便找個地方丟了。

不過俺的身子得留著,左腿就留給令公算是俺報答令公的大恩;右腿就給諸位兄弟解饞;剩下的就留給俺的家小,俺那孫兒已是好久都沒吃過肉了……”

不等牛二說完,周圍的士卒紛紛跪倒在劉仁瞻的麵前,大聲的哭喊道:“大帥,咱們投降吧,兄弟們撐不住了。”

劉仁瞻像是被重錘在胸口敲打了一下,踉蹌的連退了數步多虧監軍周廷構將他扶住,誰知周廷構緊接著就在他身邊拜倒,“請令公為城中將士和百姓計,投降了吧。”

“連你也要投降!”劉仁瞻下意識握住刀柄,剛剛抽出半截來,忽然兩眼一翻就倒在地上,無論眾人如何的呼喊都是叫不醒。

眾人都是慌了,連忙的將劉仁瞻抬到陰涼的城門洞下休息,周廷構正要叫人去請郎中,誰知節度使府的屬官營田副使孫羽道:“監軍不要急著找郎中,一旦劉令公醒了,這壽州城怕是咱們還要守下去。”

這一句如同醍醐灌頂,周廷構點頭道:“孫副使言之有理,這確實是個好機會!”

“什麼有理沒理的!你們兩個是眼睜睜的看著令公死了,好出城投降嗎?你們若有這樣的心思彆怪俺的刀不認人!”

一把刀緊跟著遞給了過來指著兩人,持刀的人竟是剛才的那牛二,緊接著其他士卒和劉仁瞻的親兵也紛紛抽刀。

周廷構練練擺手,“周某絕沒有害令公的心思,牛都頭……剛才不是也說要投降嗎?”

“俺是想投降,可是令公不點頭,俺就是餓死也不投降!彆廢話趕緊得的去找大夫!”

孫羽道:“眾位將士莫急,孫某與周監軍也是為令公好,現在城中無藥無糧,就算一時將令公的救醒,以令公的身體又能撐得了幾時。

隻要咱們投降了,把令公送到周國皇帝那裡自有良醫良藥和美食,諸位兄弟和城中百姓也無需再受饑餓之苦,豈不是一舉兩得。”

周圍的士卒聞言不禁動容,孫羽和周廷構一番好言相勸,眾人終於點頭答應。兩人立刻以劉仁瞻的名義寫了一封降書,叫人送到城外。

城外的柴榮正籌備向壽州發出最後的進攻,收到降書不禁狂喜,他等這一天已經等了一年多。他一邊叫人準備糧食分給壽州的百姓,同時叫人準備儀仗鑼鼓和敕封劉仁瞻的聖旨,還要親自到城外迎接出降的劉仁瞻。

雖然劉仁瞻投降了,可依舊不影響他在柴榮心目中的形象,能在十餘萬大軍的進攻和圍困下堅守近兩年的時間,已經證明了他的實力和忠誠,這樣的臣子在五代可謂是鳳毛麟角,自當是要用心拉攏。

當然,也有大臣認為這是劉仁瞻狗急跳牆設的陰謀詭計,叫柴榮不要去。

柴榮卻不以為意,“劉仁瞻此人堪稱光明磊落,就算耍陰謀詭計,也不會詐降!諸位愛卿隻管放心與朕同去!”

柴榮從座位上起身還未出大帳,老穆頭進到帳內稟道:“陛下留步,營外有唐國派來的使者,說是來遞交降書的。”

“降書?”柴榮滿臉疑惑道:“劉仁瞻才剛剛投降,金陵不可能這麼快收到消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