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儀式上,陳邁康一臉羨慕的望著旁邊的大個子。
“這才二十一歲吧,就拿到了千萬級彆的大合同。”陳邁康長歎一口氣。
陳邁康並不知道,身旁給這位年輕的大個子,在十六年後會成為他的領導。
旁邊,東方隊的總經理臉上也樂開了花。因為作為培養球員的球隊,他們也能從中分一杯羹。
飛躍體育給大姚開出了一個七年7000萬人民幣的代言合同,相當於是一年1000萬。這在現在看來不算是大合同的,但是以當時的收入水平和國內的體育市場行情而言,飛躍體育都快被當成冤大頭了。
要知道安踏簽下孔令輝指導,也隻是給了一年300萬。
孔指導人帥球猛不禿頭,各種冠軍拿的手軟,而且乒乓球還是國球,在當時拿到300萬的代言合同已經是天價了,大姚這種還沒有在國際上打出身價的球員,給他開1000萬一年,的確是溢價太多。
曆史上大姚以狀元的身份進入到NBA,並且打了一年,耐克才隻肯給出4年160萬美金的合同,一年40萬美金隻相當於320萬人民幣。
而當時姚團隊的要價也不高,隻要4年500萬美金,也就相當於是一年1000萬人民幣,可這個價格耐克都不給。
直到第二年,大姚突飛猛進,才獲得了銳步七年5000萬美金的代言合同。。
所以飛躍體育開出的這個價碼,相當於大姚進入到NBA以後的開價。
而且飛躍體育還額外給出了一個附加條款,如果大姚能進入到NBA的話,那麼代言金額直接翻倍!
這擺明了就是在說,彆再國內混了,趕快去NBA吧!
於是同時,飛躍體育的專賣店開始在全國各個城市飛速擴張起來。
李衛東采取的是加盟店的擴張模式,而且加盟費收的並不高,目的就是要用最短的時間,讓飛躍體育的專賣店遍布全國。
對於加盟商,飛躍體育基本上是來者不拒的。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加盟商會倒閉。
事實上飛躍體育的產品定位是中高端路線,如果是在繁華商區,肯定沒有問題,但專賣店開在人流量不是很大的地方,十有**是要虧本倒閉的。
飛躍的高端產品,諸如科比、卡特、麥蒂等人的簽名球鞋,價格足以跟耐克、阿迪等國際大品牌對標。
而中端的產品,價格則要便宜許多,但依舊要比國產品牌貴一些。至於低端產品,則完全沒有。
李衛東給飛躍體育定下的策略,本來就不包含低端產品。飛躍體育請的都是NBA巨星級彆的代言人,若是再做低端市場的話,反而會影響到品牌價值。
而且低端產品利潤也低,國內有那麼多小作坊去做地攤貨,李衛東何必再去摻合一腳!
……
富康農機公司,李衛東望著公司的業績報表,表情有些嚴肅。
對比起去年,富康農機的業績出現了下滑。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本土的農機企業進入到一個比較困難的時期。
在九十年代中後期,很多國際著名的農機企業,就開始在中國建立獨資廠或合資廠,實施了本土化的戰略。
這些國際農機企業的技術更高,資本更雄厚,很快就占領了中高端的市場,很多本土的老字號國企,也不得不跟外資展開合作,才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而大量民營也迅速的崛起。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都有富康農機這樣大的規模和出色的技術研發能力的。絕大多數的民營農機企業,技術落後,資本也少,隻能做一些低端單產品。
民營農機企業產品的品質雖然不敢恭維,但勝在價格便宜。因此那些利潤很微博的低端市場,迅速的被民營農機企業所占領。
結果夾在中間的那些農機企業就倒黴了。中高端市場,比不過外資跟合資企業,低端市場上,價格又打不過民營農機企業。
於是呼這一類沒有技術、缺乏資金、管理又不到位的企業,在九十年代末基本上都被市場淘汰了。即便是活下來的,日子也不好過,能夠勉強維持正常經營,就算是不錯的了。
農機行業的苦日子,要堅持到2004年才會好轉。在2004年,國家頒布了《農業機械促進法》,在政策上對農機進行大力度的扶持。
緊接著在2006年,國家又全麵的取消了農業稅。農民手裡有了更多的錢,自然就會去購買更多的農機。
政策上的幫助,帶動了國內攻擊農業的發展,國內農機產業規模、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科技研發和產品質量水平,以及農機的出口,都翻了好幾個台階。從2004年到2014年這十年,也被稱之為中國農機工業的黃金十年。
如今距離2004年還有三年的時間,正是國內農機行業最困難的事情。
富康農機的規模比不上那些國資控股的大企業,像是一拖廠、中聯那種國內的龍頭企業,不光是底蘊深厚,規模也非常的龐大,這是民營企業無法比擬的。
論技術的話,富康農機在本土企業中算是強的,但是跟外資企業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跟那些本土生產的外資企業或者合資企業競爭,還是得靠打價格戰。
就比如富康農機生產的棉花收割機,就是靠著低廉的價格,才拿下了西北的那一片市場。
但建設兵團那邊,也不可能每年都采購上百台的棉花收割機,今年建設兵團的采購量有所減少,也使得富康工程的利潤減少了許多。
富康工程的另一大產品是農用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