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櫟唯心下好奇。
照理說,一個十一歲的少年郎,正是喜歡表現自己的時候,這是人性使然。連他在沈溪這般年歲時,也希望出風頭來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所以他隻能理解為,沈溪的棋藝跟他有一定差距,並非是故意放水。
江櫟唯心裡暗道了一聲:贏得僥幸!
棋下完,蘇通作為組織者,開始正式的文會內容,先讓店家把茶水和瓜果、點心上齊,然後蘇通請來賓都坐下。
這次文會因為隻有生員參加,參與的人不是很多,儘管包了茶樓二樓六七張桌子,但很多桌子都沒有圍坐滿。
蘇通笑道:“諸位,在下聽聞廣東名儒倫文敘回鄉省親,今日會在我汀州府驛館內歇宿一日,下午我等前去拜訪如何?”
倫文敘在閩粵一代算是非常有名的大儒,此人於八年前,也就是弘治二年,在其二十三歲中舉後,得選進國子監太學讀書。
弘治年間,國子監招收學生有三四千人,但太學生不過一二百人。
太學生的先生都是翰林或者是京師大儒,倫文敘能以舉人身份入太學,將來很有機會中進士當翰林。
前世看過電影《倫文敘老點柳先開》的沈溪,曾仔細研究過倫文敘這個人。柳先開屬於民間傳說人物,查無實據,更不是什麼殿試榜眼,而倫文敘卻著實了得,此人另一層身份,便是廣東地方名小吃“狀元及第粥”的原型人物。
如果曆史不出現變化,兩年之後,也就是弘治十二年的會試,倫文敘將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授於翰林院修撰。
倫文敘此人是有真才實學的!
要說弘治十二年的會試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既有心學大家王守仁王陽明,也有屢試不第的大才子祝枝山,更有在明朝曆史上寫下燦爛一筆的大文豪唐伯虎。
而正是這一屆會試,涉及到舞弊案,唐伯虎與徐經雙雙被除名,自此注定了唐寅這位明朝大才子半生的坎坷流離。
眾人聽說要去跟名聞天下的倫文敘討教學問,個個都抱著學習的態度欣然允諾,盼望聆聽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在汀州府這種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名儒造訪,機會錯過,可能要遺憾終生。
蘇通最後看向沈溪和江櫟唯,問道:“沈老弟,顧育兄,你們是否同往?”
江櫟唯笑著點頭,沈溪自然也不會放棄這次麵見曆史名人的機會,頷首不已。
倫文敘由江西入閩,然後坐船隨汀江南下潮州再返鄉,要到下午人才會抵達汀州府城,隻在汀州府停留一夜,第二天就會出發,機會實屬難得。
沈溪和江櫟唯都想見識一下這個名滿閩粵之地的名儒,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麼博才多學。
“顧嚴兄,聽聞你這兩年經常來往於南京,不知是去做何?”蘇通突然問了一句。
江櫟唯哈哈一笑:“江家如今已經遷到南京,若本屆鄉試得中,便不會再回福建。”
蘇通點點頭表示明白,但沈溪卻覺得江櫟唯言辭閃爍,像有什麼事刻意隱瞞。
眾人坐了不長時間,就一同到府城北門迎接。
午時剛過,由三輛馬車組成的車隊出現在官道儘頭,等到了北門前,馬車停下,人相繼下來,其中中間那輛馬車下來的一名儒雅的文士,最惹人矚目,不用說,此人便是恭迎的對象倫文敘。
倫文敘如今是舉人身份,雖然沒做官,卻因名聲大,自有人鞍前馬後服侍。
一行人趕忙上前見禮,沈溪透過人群一瞧,隻見這傳說中的名人身著玉色寬袖皂緣、皂條軟巾垂帶的生員衫,有著一張清瘦的臉,眉毛又粗又濃,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唯一稍顯不足的是鼻梁有些塌。雖剛過而立之年,但卻好似飽經風霜,不怒自威。
因遠赴京師求學,倫文敘身邊並無攜帶親眷。
這年頭,隻要娶了妻妾,無論是經商在外,還是遠行求學,通常都不帶妻子在身邊,就算經年不回,也不用擔心妻妾紅杏出牆,因為那要冒著被浸豬籠的巨大風險。倫文敘做學問為大,妻妾就得在家鄉獨守空閨,照顧公婆子女,跟守活寡沒什麼兩樣。
倫文敘跟沈溪一樣,同為寒門出身,少時因家貧不得不以種菜賣菜維持生計,連午飯都不得食。好在中舉後生活有了巨大改變,如今年過而立,已有一妻一妾。
沈溪知道,此人子女不少,將來長子會鄉試得解元,次子會試取會元及後殿試榜眼,三子也是進士出身。而倫文敘本身又是會元、狀元,可以說是“父子四元”,引為佳話,甚至正德皇帝禦賜玉旨建立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倫文敘一路上習慣了官府或者是地方才俊的接待,禮數上並無怠慢,雖然眼前來迎接他的隻是一群後生。但隻要是有秀才功名在身,在倫文敘看來就沒有尊卑的區彆,可以用治學的態度認真對待。
倫文敘帶著書童,與蘇通等人簇擁下,抵達城中驛館,等安頓下來,這才與地方學子相見。
“見過倫先生。”
在場的學子中,除了沈溪之外,其餘人等跟倫文敘歲數差距不大,但每個人對倫文敘都執禮甚恭,以師長之禮對待。
倫文敘回禮:“同讀聖賢書,在下並無教授諸位學問,這先生之名可當不起。”
蘇通恭敬地道:“倫先生乃飽學鴻儒,我等能與先生一同探討學問,實乃我等之幸,或者將來還能拜到先生名下。”
科舉之途,若學子為主考官所點,得以進學,是要以恩師之禮來對待的。蘇通的意思是,您將來肯定要入朝為官,可能還會主考地方鄉試或者是會試,我等就可能成為您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