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最初見到沈溪的畫,幾乎可以肯定沈溪是模仿他的畫風,但仔細瞧過,連他自己也產生了懷疑,因為沈溪的繪畫技巧已臻至大成,沒有邯鄲學步的痕跡,妙手偶得,不見斧鑿痕跡。
若說在場之人最懂畫的,還是唐伯虎本人。
在同一個題材,同一畫風,甚至連筆法和技巧都相似的情況下,他的畫反倒有些張力不足,倒不能說他畫功不夠高明,隻能說他從一開始就太過自負。
繪畫講究的是心中蘊有意境,筆隨心動,而他完全是按照沈溪的畫,眼睛所觀,筆隨眼動,少了底蘊在裡麵。
“這畫的好壞,由誰來評判呢?”
沈溪緩緩將在場所有人的疑問提了出來。
最開始提出比試,並未注明由誰來做裁判,唐伯虎也是對“蘭陵笑笑生”心有不忿,提出個比試的由頭,他自己覺得不會輸,也就沒有考慮更為周詳。
可現在畫已經完成,而沈溪並非泛泛之輩,連唐伯虎都能感覺麵臨的巨大壓力,要真找個懂畫的人來,必定能看出他的畫與沈溪有差距,那他苦心積攢出來的名氣,很可能蕩然無存。
接下來的日子,他也就隻能跟祝枝山一樣,從高調變得內斂,乖乖地躲起來讀書備考。
蘇通笑嘻嘻地問道:“我看不用比了吧……難道諸位看不出來,到底誰更勝一籌?”
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要說讓在場之人在沈溪和唐伯虎的畫裡選擇一幅,他們中絕大多數還是毫不猶豫會選擇唐伯虎,主要是他們不太懂畫,附庸風雅之事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從眾從名:誰的名氣大,支持的人多,我就選擇誰的。
論繪畫的名氣,唐伯虎自然遠在沈溪之上,唐伯虎畫的畫,怎麼也值個幾十兩銀子,以後升值的空間巨大。
可若是拿到沈溪的畫,極有可能就是廢紙一張。
蘇通這話問完,在場的人還真有大多數分不出來,到底誰的好誰的賴,即便懂畫之人,也隻是覺得旗鼓相當,或者沈溪的稍微好一些。
在一些筆法皴法上,沈溪雖然運用自如,但畢竟屬於另辟蹊徑,尚未得到當世繪畫名家的承認。
最後眾人一合計,把兩位到場的翰林推選出來進行評價。可惜這兩位翰林對於書畫都不是很精通,點評之語也很一般,隻說難分伯仲,令在場之人大感失望。
如此一來,爭執就起來了。
有的人覺得沈溪的畫好,另一方卻覺得唐伯虎更勝一籌。隻有唐伯虎黑著臉立在一邊,彆說他自己知道已經輸了,就算沒輸,他一個浸淫繪畫二十年的名家,跟一個十三歲的少年郎鬥了個平手,也夠丟人現眼的。
就在唐伯虎準備離去時,沈溪突然擺手道:“諸位不要爭了,在下認為,這兩幅畫的好壞,應該交由世人評斷,不妨將這兩幅畫掛在閔生茶樓,以後客人光顧,可作出點評,等十年後再根據客人的反響,決定勝負如何?”
沈溪所提議的這辦法,顯然不能讓在場之人滿意,因為事不關己大家夥兒都等著分出個輸贏來呢……
看熱鬨的不怕事大,若以難分伯仲結尾,這話題性從何而來?
隻有閔生茶樓的掌櫃覺得這主意很好,有今日比畫的熱鬨,後麵再一傳揚,說不定滿京城人都知道了,屆時把畫掛在堂上,那文人雅士還不紛紛過來品茗,作出一副很懂行的模樣點評一番,這樣茶樓的生意便會跟著蒸蒸日上。
最終的決定權,落在了比試的二人身上,沈溪提出意見,就看唐伯虎是否同意。
此時唐伯虎覺得,早點兒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方為上策,點頭道:“沈公子的提議恰合我意,就掛在閔生茶樓,讓世人點評就是。”
把自己的畫掛出來展覽,看似積攢名氣的方法,但那建立在是一幅傑作的基礎上,現在唐伯虎自己也知道,把畫跟沈溪掛在一起,那是自損威名。可說出的話不能收回,作畫本來就是給人看的,若他藏著掖著,不肯讓人評價,那他輸的不單是畫,連氣勢和氣節都輸了,以他狂放不羈的性格,更不屑於為之。
閔生茶樓的掌櫃這時候走過來,笑盈盈道:“鄙人回頭就叫人將兩幅畫裝裱好,待明日裡,掛出來供人賞鑒點評。”
蘇通笑道:“掌櫃的應該準備幾張紙,讓點評人把意見寫下來。在下不才,就先做這第一個評價的……”說著,他拿起筆來,在紙上端端正正寫了幾個字,“山水之間,宜大宜得,張弛有度爾。”
寫完之後放下筆來,旁人不由議論紛紛,都在想,這家夥逞什麼強,兩位解元公比畫,難分伯仲,他寫這似懂非懂的點評句子,可是想讓彆人也評判一下他的點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唐伯虎黑著臉道:“在下告辭,有機會一定親往福建,拜訪桃花庵的孔先生。”
沈溪行禮道:“恭送唐公子。”
雖然最後是以沒有結果而告終,可高下立判,就算是堪堪打個平手,沈溪仗著年歲上的優勢,還是得到更多的讚譽,而唐伯虎那邊則屬於灰溜溜走人。
結果唐伯虎還沒下樓,突然一條粗壯的胳膊將他一把抓住,凶惡的聲音隨之傳來:“你是哪位?報上名來!”
正是從開始就沒說過話的王陵之。
卻說王陵之坐在那兒,好一頓費解。
師兄帶我來參加什麼文會,可這文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這裡的人都在那兒寫寫畫畫,都不理我,我坐在旁邊豈不是跟傻子一樣?
不行不行,師兄讓我靜若猛虎,我就繼續裝老虎……哎呀,這個姓唐的好囂張,難道是仇家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