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氣呼呼地道:“從秦漢以降,北方草原部族不斷入侵我中原王朝,漢朝時有衛青、霍去病,唐朝時有李靖、李績,本朝有藍玉、太宗領兵北上,建立不世功業,朕今日所做決定,在朕看來對大明最有利,爾等臣工不得反對!”
在場大臣聽到朱厚照的話,有種話頭被噎住的感覺。
藍玉在大明算是“逆臣”,雖然建文後,“藍玉案”逐漸被朝野斷定為冤案,但有明一朝三百年從未曾給藍玉平反過,現在朱厚照拿藍玉跟太宗朱棣作類比,讓大臣們為之失語。
朱厚照看這架勢,似乎無人支持他的決定,非常惱火,但此時他已不再是一年多以前需要處處看人臉色行事的皇帝,說話做事說一不二,態度強硬地道:“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誰要出來反對?”
連問兩次都沒人站出來,朱厚照當即一錘定音:“既無人反對,那事情就此定下,來人啊,宣詔!”
劉瑾有苦說不出,趕緊向黨羽劉宇和劉璣等人使眼色,讓他們站出來說話,但二人不明白劉瑾到底是什麼想法,甚至以為這國策係出自劉瑾授意。
這跟劉瑾非常推崇英宗時的太監王振有關。
劉宇和劉璣都很清楚,平日劉瑾把王振當作偶像崇拜,對土木堡之變非常遺憾,認為王振有王佐之才,其兵敗身死非常冤枉。
既然劉瑾有這樣的想法,劉宇等人自然而然便認為,劉瑾對王振挑唆英宗禦駕親征一事推崇有加,所以才會效法“先賢”,鼓動朱厚照出兵。
卻不知劉瑾雖然崇拜王振,但為了切身利益,並不想妄動刀兵給大明帶來不穩定因素。
戴義作為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宣讀詔書之事,一向由他來做:“……朕惟狄夷所不容,如今定國策北征,以兵部沈溪為帥,一力主導朝中錢糧兵馬事宜……都督府兵將供其驅策……”
雖然朱厚照沒直接承認建議是沈溪所出,但詔書把沈溪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如此一來,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北征漠北的計劃其實是由沈溪提出並得到皇帝認可。
那些耿直衝動的大臣,第一時間把沈溪認定為奸佞,大明有可能敗亡在此人手中;但不乏一些睿智之人,聽完聖旨內容後,知道沈溪領銜的兵部就此不再受司禮監控製,直接向皇帝負責,如此一來,沈溪便可與劉瑾分庭抗禮。
等戴義將詔書宣讀完畢,大臣們齊刷刷打量沈溪。
此時沈溪還有些精神不振,畢竟他旅途奔波尚未緩過氣來,因此他隻是振作精神,向大臣們笑了笑,但並不想解釋什麼。他促成此事非為大明利益,純粹是想讓他自己的日子好過點兒,不至於被劉瑾牽著鼻子走,甚至讓人在皇帝麵前造謠,惡意中傷。
朱厚照笑眯眯地看向沈溪:“沈尚書,朕讓你統籌一切,你可有什麼好建議?”
一句話,就把沈溪擺到焦點位置上。
謝遷想出列說話,卻被沈溪搶先一步。沈溪先前尚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出列後眼睛睜得大大的,臉上煥發莫名的神采,侃侃而談:
“依臣之見,對北方草原一戰,以兩年為限,調動兵馬當以十五萬為妥,兵馬糧草如今大明都不缺……”
朱厚照一聽有些迷惑了,打斷沈溪的話:“既然兵馬糧草都不缺,為何還要以兩年為限?”
沈溪回道:“我大明弊端,不在於兵馬糧草緊缺,而在於良將缺乏,官兵訓練也亟待加強。”
作為前兵部尚書,劉宇不樂意了,出列陰陽怪氣地諷刺:“沈尚書,您這番話讓人費解,難道你的意思是……我大明沒有合格的將士?”
沈溪直接道:“劉尚書所言極是,以在下看來,大明軍隊眼下狀況的確如此。”
此話出口,又遭致不少非議。
大明朝可是擊敗元朝建立起來的,元朝幅員遼闊,盤踞歐亞大陸,如此龐然大物都能擊敗,從高高在上的官員到普通百姓都非常驕傲,就算立國一百多年後軍隊已爛到沒法跟韃靼人野戰,隻會龜縮在城塞內防守,依然被朝野吹捧為戰無不勝。
隻有邊關將士才清楚地知道自己跟韃靼兵馬的差距,處處小心謹慎,即便遇到戰機也不敢主動出擊,便是明白現在的軍隊已經不複開國時的武勇。
朱厚照皺眉:“沈尚書所言有幾分道理,愛卿認為如何才能改變現狀?”
“啊!?”
皇帝的話,讓在場大臣更加不解。
朱厚照一向狂妄自大慣了,說話做事不過腦子,尤其像今日這種要出兵塞外征服草原的事情,被他以一種魯莽強硬的方式決定下來,更讓人覺得他有勇無謀。在場大臣都認定朱厚照聽到沈溪這番話,必然會出言反駁,甚至對沈溪加以喝斥。
但未料,朱厚照居然會采納這種“滅自家威風”的說法,讓沈溪提出補救措施。
隻有劉瑾才知道朱厚照的脾性,暗忖:“陛下不但尚武,而且軍事造詣不淺……大明軍隊如何,陛下非常清楚,這都是沈溪當初為東宮講官時對陛下教導所致,可能那時候這小子就想著將來某一天要用軍事方麵的事情吸引陛下的注意!”
沈溪神色淡然:“以臣看來,要改變大明將領素養,必須在京師建立專門的軍事學堂,教導將校,以係統化教學,培養他們的領兵能力!”
“哦。”
朱厚照恍然大悟,繼而拍案叫絕,“還是沈尚書思慮周詳,朕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方法,切實可行!”
戶部尚書劉璣出列道:“陛下,如此恐怕更加勞民傷財吧?”
屠勳等人出來附議,都認為沈溪所提計劃不合時宜,這也是身為文人的偏執……隻有文人才有資格進入學堂,接受係統化教育,那些低賤的武夫怎麼有資格進入學堂?而且這種為武人準備的學堂,自古以來就沒有先例,簡直是瞎胡鬨!
朱厚照卻不以為然,反駁道:“人都是從不懂到懂,這有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沈尚書在軍事上的能力有目共睹,如果他可以把這種本事教給大明將士,讓他們也具備這種能力,何愁韃靼不平?你們怎麼會認為此法不可取?”
在場大臣顯然不理解朱厚照的心態。
朱厚照心想:“當初我什麼都不懂,都是沈先生手把手教導,才成為僅在先生之下的軍事奇才。”
“沈先生說的事情,滿朝上下就我一個人能夠明白,這些老頑固哪裡能體會我們師生那種天下無敵的寂寞?你們居然敢在我們麵前提出反對意見,還說不允許沈先生開學堂教育將士,你們算哪根蔥?”
朱厚照把自己當作沈溪的首席大弟子,覺得自己能在沈溪授課中受益匪淺,當然也就認為沈溪開學堂非常有必要。
如此一來,大臣們一個個愁眉不展,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朱厚照不但定了個莫名其妙的國策,居然還要開辦軍事學堂,簡直是要把胡鬨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