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寅說到最後,似是意識到自己失言,頭腦稍微清醒了些,帶著朦朧醉意回營所休息。
翌日再來見沈溪時,唐寅好像什麼事情都不記得了,談笑風生,如同昨日隻是做了一場夢。
沈溪大概也知道,唐寅喝醉又加上心情鬱結,才會有那麼多肺腑之言,他不會出言揭破,就當是聽了一場夢話。
有關招安叛軍的細節,馬中錫給沈溪發來詳細公函,內容大概意思是賊首劉六、劉七已跟他遞交降表,大概會在四月中下旬正式歸順。
看起來一切順利,但沈溪知道這不過是叛軍使出的緩兵之計。
沈溪沒有升帳議事,有關招安叛軍之事他也不需聽取手下意見。
倒是唐寅對這件事很上心,趁著中午吃飯時,特地來找沈溪,也是他得知上午有從北邊過來的書函,想知道大軍下一步動向。
“……沒什麼大事。”
沈溪語氣隨和,“乃是有關招撫叛軍的書函,暫時不由我負責。”
唐寅點頭:“沈尚書,昨日在下喝了幾杯酒,之後似乎回來跟你彙報過……我沒亂說話吧?”
沈溪笑道:“伯虎兄當時隻是將見官員的細節跟我說了一遍,還能說什麼?”
唐寅摸了摸腦袋:“總覺得昨日好像說了一些話,卻不記得具體是什麼,生怕唐突了沈尚書。”
沈溪笑而不語,讓唐寅平添幾分疑惑,但如今的唐寅比早前開朗豁達多了,不會想到自己喝醉酒後居然會發出那麼多感慨。
談完唐寅離開,下午他還要跟地方官府接洽,這次有了經驗教訓,他心中想的是:“打死都不喝酒了!”
這邊唐寅剛走,張侖又來見沈溪。
張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感謝沈溪相助,他給英國公張懋的書函已得到回複,張懋對孫子的表現大加讚賞,說張家後繼有人,讓張侖再接再厲,好好跟沈溪學習。
張懋雖沒細說如何跟沈溪學習,但張侖明白要想繼續建功立業,隻能多巴結沈溪。
“沈大人,家祖讓在下好好感謝您,卑職明白,上次的功勞是您賜予的,您讓誰去最後都是那結果……三百多殘兵敗寇,根本沒多少威脅,卑職占了偌大的便宜。”
張侖很謹慎,生怕說話不合適開罪沈溪,不過沈溪卻很隨和,沒有平日升帳議事時那麼不近人情。
沈溪笑著揮揮手:“功勞是你自己爭取來的,派你去乃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你家學淵源,能力不俗,若沒有最基本的信任,誰敢貿然使用新人?令祖其實完全沒必要感謝,軍中一切都是按規矩辦事。”
張侖聽出沈溪話裡有公事公辦的意思,在他看來,公事公辦就意味著疏遠,沈溪為了平衡軍中各方關係,不可能每次都偏幫。
苦於隨軍手頭沒有資源,張侖湊上前小聲道:“家祖希望能在沈大人回到京城後,好好宴請一番,對您表示感謝。”
“嗬嗬。”
沈溪笑著搖頭,“都說了不用感謝,若如此做的話,旁人以為我阿諛權貴,心存偏狹,反倒不如本本分分做事……這場戰事遠沒有結束,況且接下來還有東南沿海剿滅倭寇以及西南山區平定土司叛亂的戰事,立功的機會多的是。”
“是,是。”
張侖感覺很為難,一邊想完成張懋的囑托,一邊又覺得像沈溪這樣賞罰分明的將領,想走歪門邪道輕輕鬆鬆便獲取功勞並非易事。
沈溪見張侖神情糾結,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思,當下道:“這樣吧,有一件事你可以做……前去接應河南巡撫胡中丞所部南下,我把神機營一個千人騎隊調撥給你,不知你是否願意領命?”
“啊!?”
張侖先是一愣,從他的角度來說,如果隻是去接應另外一路人馬,這種雜事他不想做。但他現在是沈溪下屬,沈溪這麼說其實是向他下令,他沒有拒絕的理由。
張侖出身高貴,身上沾染有世家子弟的浮誇習性,不太願意吃苦,但略微遲疑後,他還是領命:“卑職願意前往。”
沈溪點了點頭,拉著張侖來到擺放著地圖的桌案前,指著上麵一點道:“其實不遠,距離咱們大概一百裡吧,下午出發,晚上在寧陵或睢州過夜,明天中午前應該可以跟胡巡撫彙合。後天……就會回來。”
張侖問道:“那大人幾時出兵?”
沈溪搖頭:“該說的,升帳議事時已講過,暫時不會有變化,我會在這裡等候朝廷進一步指示……現在有關招撫之事朝廷沒有下旨,你說本官該如何決斷呢?”
“是。”
張侖有些無所適從,雖然他跟沈溪年歲相仿,未來爵位也一樣,甚至他這個英國公的含金量要比沈溪的沈國公高許多,但實際上他跟沈溪這樣的兩部尚書以及帝師根本就無法相提並論。
沈溪再道:“那你先回去準備一下,回頭我讓胡嵩躍領軍跟你同往,若你有手下需要隨行,也可一並帶去。”
張侖在軍中有嫡係兵馬,不然英國公張懋也不會放心把孫子交給沈溪,不過此時張侖卻顯得非常謙遜,“大人如何安排,卑職便如何行事,不需要帶自己的人前往。”
沈溪笑著搖了搖頭:“帶點自己人在身邊,做事總歸方便些,這次以求穩為主,若中途遭遇叛軍不必硬碰硬,騎兵機動靈活,避戰還是可以輕鬆做到的……不過叛軍主力不太敢在兩路進剿大軍中間興風作浪,就算遇到也隻能是小股賊寇,處理得當的話,全殲不在話下。”
張侖問道:“那大人,若有緊急軍情,是否需要馬上派人跟您傳報,配合消滅叛軍呢?”
沈溪道:“情報該傳自然要傳,不過不必為了傳送情報而造成不必要的死傷,一切便宜行事。”
……
……
一句便宜行事,其實給了張侖一定權力,他在軍中隻是個百戶,卻可以在此番行動中獨當一麵。
張侖的能力或許未必很高,但到底是英國公指定的繼承人,而沈溪又清楚張懋的身體大不如前,很可能會如曆史上一樣在正德十年掛掉,那時張侖在朝中就會接替張懋的位置。
沈溪心裡帶著隱憂:“曆史上正德朝的軌跡偏移,恰恰肇始於正德十年這個時間點……皇帝寵信近臣,與京中勳貴發生劇烈摩擦,芥蒂很深,這也跟張老頭過世,江彬等人崛起有關……如果張侖能把五軍都督府撐起來,或許正德後期政局不會變得那麼糟糕。”
即便沈溪覺得自己能看清楚形勢,很多事情也無法完全按照他設定的方向發展,曆史到底是曆史,現實卻需要靠他的努力去改變。
但他已接連在改變曆史這一問題上遭遇失敗,意識到曆史潮流難以阻擋,那種必然性讓沈溪一陣無力。
張侖領命後,回去做簡單準備。
胡嵩躍被沈溪叫來,安排他跟隨張侖去迎接胡璉所部人馬。
這次胡璉在中原平亂中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戰績,這跟胡璉手下將領資質平庸有關。
前年領軍平息山東地區響馬時,沈溪安排給胡璉的是自己的嫡係兵馬,而對韃靼之戰結束後,沈溪的嫡係人馬基本安置在西北,胡璉帶在身邊的最多就是馬昂等幾個邊緣人物,之前胡璉也想調胡嵩躍等人到麾下,奈何沒獲得朝廷批準。
胡璉空有一身力氣,卻發現軍中缺乏訓練有素的將士配合,交戰幾次接連碰壁後,胡璉開始變得謹慎起來,以保存實力為主,畢竟功勞可以慢慢爭取,但若是把家底敗光徹底失去上進的機會不說,或許還會麵臨牢獄之災。
胡璉政治覺悟很高,寧可不勝,也不會冒著失敗的風險進兵。
這也跟胡璉已取得一定地位,舍不得放下打破手裡的壇壇罐罐有關。
當人的想法發生改變,再想要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沈溪自己也在琢磨這個問題,自己到底是成就了胡璉,還是害了胡璉,他強行改變曆史的結果,就是把一個這個時期本該籍籍無名之人推到現在的高位,卻讓其變得平庸起來,瞻前顧後,沒有取得原本該有的成績。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唐寅身上。
沈溪想起唐寅喝醉酒那番感慨,心想:“或許隻有那時,唐寅跟胡璉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這種改變給他們帶來諸多困擾,而在王陵之等人身上卻體現不出來,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其他心思,滿腔熱血從不曾改變過。”
他好像明白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