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7319 字 9個月前

() 張懋對人一如既往笑臉相迎,但朝中人都知道張懋是老狐狸,跟這個笑麵佛打哈哈可以,談正事卻很難。

王守仁先是見禮,簡單寒暄過後王守仁坐到了張懋的對麵,將自己的來意說明:“……陛下派司禮監掌印張苑張公公到兵部問過團營之事,似乎不日將有諭旨下達,晚生不得不到張老公爺這裡來求教。”

王守仁說是求教,態度非常客氣,不過張懋卻覺得王守仁什麼都很清楚,不過是來例行知會一聲。

張懋故作驚訝地問道:“團營之事?不知是關係京師周邊人馬調遣訓練,還是戍衛布防?這個不該由兵部全權負責嗎?”

在裝糊塗上,張懋也很有一套,這對王守仁來說並不陌生,他來之前就已經料到張懋可能在這問題上繞圈。

本來王守仁隻需要跟張懋知會一聲,告訴皇帝試圖改變京師權力格局尤其是軍隊權力便可,但考慮到自己是晚輩,他要在朝中長久當官必須跟這些元老級的老家夥打好關係,得表現出合作的態度。

王守仁神色間滿是為難:“其實……就是陛下有意更換京師戍衛將領,將管轄權直接收攏到宮中。並非是全部人馬,隻涉及換戍京師的地方軍隊,主要是九邊各處調到京師的將士……”

朱厚照對以江彬為首的近臣非常信任,這在朝中不算什麼秘密,張懋把孫子張侖送到沈溪麾下混軍功,其實皇帝又何嘗不想讓親信在朝中站穩腳跟?不過朱厚照信任的江彬、許泰之流根本上不得台麵,一直未能拿出讓朱厚照滿意的成績。

本來皇帝想要等江彬和許泰立下軍功回來,但現在看到二人資質太過平庸,想要在戰場上有所建樹太困難,乾脆直接下旨,趁著兵部尚書沈溪不在京城時把近臣安插到緊要位置上,以求順利達成目的。

誰都不願放權,不過團營本就非張懋直接掌控,乃是駙馬都尉崔元和宮中禦馬監、兵部等多個衙門挾製下。

張懋暗忖:“看來之前外戚張氏兄弟落馬,以及陛下派之厚前往中原平叛,都是計劃好的……目的便是將京城軍權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張懋道:“如此大事,未經朝議,是否太過倉促了些?”

發現問題嚴重後,張懋不再打哈哈,反應全在王守仁預料範圍之內。

王守仁道:“事發突然,此事確實未經朝議,怕是連內閣幾位大學士都不知曉,如今兵部沈尚書和陸侍郎不在京師,若以晚生來獨自完成此事實在太過困難,所以才來向張老求教。”

“莫來找老朽。”

張懋當即站起,連連搖頭,拿出一種拒不合作的態度,“有問題,應該去問謝於喬,朝事不儘在他掌控之中嗎?還有之厚,他雖不在京師,但對陛下的影響卻比其他人大得多,你可以去信向他求教!”

這話出口,張懋推諉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王守仁苦笑一下,知道自己已成為英國公府不受歡迎的那個人,當即起身行禮:“實在是晚生拿不出應對之策,才來煩擾張老公爺,若張老公爺不想過問的話,晚生自會想辦法……告辭。”

王守仁說完起身便要走。

張懋一伸手:“你等等。”

“張老還有事麼?”

王守仁望著張懋,臉上儘是無奈和失落之色,在這個問題上他不能說得太透徹……與其說他是來英國公府求教,其實是想告訴張懋,讓張懋及一乾勳臣明白並非是他在背後搞鬼,一切都來自於皇帝的決斷。

張懋道:“接下來你要向誰求教?謝於喬?還是令尊?”

王守仁想了下,最終搖搖頭,不知該如何回答。

張懋看出王守仁的為難,道:“找謝於喬無濟於事,軍隊的事情他本來就不想管,你若是能麵聖,跟陛下陳述利弊倒是可行,不過如何麵聖卻是個難題……你能否以之厚的名義去一趟皇宮?”

顯然張懋明白,無論是誰,要見到朱厚照都不容易,除非以沈溪的名義求見,隻有見到皇帝這件事才有轉圜的餘地,否則光靠在宮外活動,事情無法解決。沈溪不在京城,謝遷的話對皇帝來說形同放屁,隻能靠王守仁想辦法。

王守仁自然知道麵聖有多不靠譜,不過他沒有直接回絕張懋,畢竟張懋在朝中的地位在那兒擺著,他在兵部任職,以後會多很有事相求。

王守仁拱手行禮:“那在下便儘力而為。”

這話已是王守仁承諾的極限,張懋聽到後臉色多少有些不悅,但最後還是幽幽歎了口氣:“那你趕緊想辦法,實在不行,便讓之厚跟陛下進言,此事……老朽認為非常不妥,京師防備怎能輕易落於邊將之手?若他們起歹心怎麼辦?”

……

……

送走王守仁,張懋悶悶不樂。

張懋能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

本來京師防備操縱於張氏外戚之手,但兩兄弟好歹是皇親國戚,與國同休,忠誠方麵不會出問題,京師內外事務始終沒有鬨出亂子,一切都在既有的製度約束下,沒逃脫五軍都督府的管轄。

但現在情況明顯不同。

皇帝登基後幾次對外用兵都取得勝利,去年更是取得對韃靼大捷,有力保證了北部邊關的安穩。如今皇帝派出沈溪領軍平息中原等處內亂,轉眼便要對京畿軍權動刀,似乎要將防務完全掌握在手他才能安心,江彬和許泰即將被委以重任便充分釋放出這種信號。

“陛下將一乾佞臣收攏到身邊,讓他們負責操練兵馬,還調到中原戰場去平叛,培養親信之心昭然若揭,現在要讓這些家夥掌控京師防備,這不是讓狼來看守羊圈麼?陛下對這幫隻會阿諛奉承的佞臣如此信任,卻對大明忠心耿耿的勳貴不信任,這算怎麼個說法?”

有明一朝,雖然門閥製度早就不存,但軍隊終歸還是講究出身的地方,勳貴子弟比起普通人更有資格掌兵,哪怕兵部大員和地方督撫能短暫獲得兵權,但始終文官不是世襲的,領軍和練兵權終歸操控在五軍都督府的勳貴手中。

現在皇帝要拿這種製度開刀,還表現出對勳臣的不信任,張懋作為五軍都督府內資曆最深、地位最尊貴的存在,當然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尤其是在他打算交班給孫子張侖的關鍵時刻,更不能坐視不理。

但此時張懋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找禦史言官上奏乃是下下策,而他想到的“上策”,就是馬上提筆給沈溪寫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