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一章 隻需一戰(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1330 字 2024-03-18

……

沈溪定下繼續進兵南下的計劃,看起來是倉促間做出的決定,但其實籌謀已久。

消息很快傳到新城,讓臨時城主唐寅大吃一驚。

“不是說好要撤軍麼?怎麼突然又決定繼續打下去了?”張侖問道。

聽到這消息,最緊張的不是唐寅,而是留守新城的那些將領,這些人本以為沈溪此戰隻是淺嘗即止,卻不料沈溪會臨時變卦。

沈溪統率艦隊繼續南行很可能會一戰功成,那時王陵之和劉序等留守將領將就此失去繼續建功立業的機會。

衙所內,帶有此疑問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情緒激動,急切地想要找人討個說法。

即便是張侖這樣因為身驕肉貴不能參與戰事之人,聽說沈溪南行開戰,心裡也帶著一股失落。

這涉及軍人的榮譽,還有功名利祿等方方麵麵的事情。

唐寅看著這些人,搖頭道:“這是沈尚書派人來傳話,說是要切斷倭寇跟陸地貿易來往路線,徹底將他們鎖死在海島上,這一戰應該並非最後決戰,主要目的也是打擊敵人糧道和補給線,想來你們應該明白吧?”

在這種情況下,唐寅隻能儘量安撫那些心中著急而失落不已的將領,雖然他知道這種解釋非常牽強。

唐寅跟在場的人持同一個想法,那就是沈溪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既然此番沈溪選擇繼續南下,那就是有必勝的把握。

倭寇本來就是烏合之眾,根本就不能跟草原狄夷相比,對韃靼一戰沈溪不過帶了兩萬多人馬出塞便凱旋而歸,現在平海疆,難道也要帶同等數量的人馬才可?

沈溪三千人馬足以蕩平海上賊寇,如此一來,留守的人就等於是變相被淘汰,失去獲取戰功的機會。

王陵之顯得很激動:“沈大人可有說過,是否讓我等派出援軍?我可以帶兵前去增援。”

所有人都在打量王陵之。

對於王陵之那迫切的心態,他們都很理解,不過連王陵之都沒參與到戰事中,他們內心多少平衡了一些。如同之前沈溪沒有帶王陵之上船的心思一樣,沈溪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人唯親,之前的選拔都很公正嚴明。

唐寅搖頭道:“增援之事,沈尚書並未提及,不過若此戰有閃失的話,倒是可以派出人馬前去增援……但始終路程有些遠,需要地方人馬,尤其是定海衛將士增援,需要地方都司衙門配合。”

王陵之道:“沈大人出兵,就沒見過有閃失的時候,他不讓我們出兵,難道我們就在這裡乾等著?”

本來一群人還想爭取,但聽了王陵之的話後,卻開始站到“中立”的立場勸說王陵之。

“小王將軍切莫著急,很多事需要從長計議,沈大人沒吩咐的話,咱們誰能帶兵出去?一切要以大局為重啊……”

王陵之神情悲憤,就像沈溪辜負了他一樣,本來有個絕佳的建功立業機會,卻被沈溪一腳踹開,尚武的他覺得比死了還要難受。

唐寅道:“沈大人傳回來的消息,已跟你們說過了,這件事可能會影響軍中將士士氣,還有城池的穩定……為了防止軍中出現嘩變,即刻起全城進行軍事管製,大家回去後做好官兵心理疏導工作,有人鬨事一律以軍法處置!”

唐寅這話其實是安排將領合理控製將士情緒,不過在場人聽來,多少都覺得唐寅這是在警告王陵之彆亂來。

而王陵之本人卻完全沒有這層心思,低著頭一臉不忿,卻又無計可施。

唐寅再道:“沈大人的動向,要第一時間呈報到揚州那邊,讓陛下知悉,可能沈大人已派人通知,但我們這邊也要派人去揚州,陛下得知的話,可能會快馬加鞭趕來新城,到時就得做好迎駕準備。”

張侖道:“這會兒還是不必為此準備吧?若要開戰,還是大規模的戰事,新城隨時都有可能會被倭寇甚至佛郎機人盯上並騷擾,陛下到新城來可不是什麼好事……此時陛下更應該去南京城才對。”

劉序若有所思:“未必吧?當初在西北對韃靼作戰時,陛下不也一直留在宣府城和張家口堡等前線城塞呢。”

“彆爭了。”

唐寅道,“該上報的上報,具體陛下會如何定行程,那不是我們能摻和的事情,趕緊回去安撫好將士的情緒,不能出亂子!”

……

……

聽說沈溪要繼續統領艦隊南下,新城內將士有了不少情緒。

而當消息傳到揚州城時,卻好像一粒石子進了水潭,瞬間連漣漪都消失不見了。

因為朱厚照沉溺逸樂,沒人敢在他麵前亂說,或者有人知道但就是故意不說,懷揣各種心思的人都有。

“這位沈大人,很可能在陛下抵達那座新建的城池前,已將此戰結束,你說氣人不氣人?”張永此時仍舊滯留揚州城。

本來他要回去安排迎接聖駕事宜,但因為朱厚照有很大可能不去南京,他回去無濟於事,還不如留在揚州城裡等候消息。

反正揚州距離南京並不遠,留在這裡能第一時間得知皇帝的情況,因為他政治上的盟友小擰子偶爾會出來見他,那絕對是第一手資料。

有關沈溪繼續出兵之事,張永並非是從小擰子那裡得知,而是從守備太監衙門獲得。

之前張永更像是個花瓶,雖然貴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還掌控東廠,卻中看不中用,總是被張苑和小擰子鉗製。

但到南京後,張永很快便拿回守備太監的權力,坐擁地方軍政大權,而現在皇帝又駕臨南方,他手上的權力突然變重了。

即便他留在揚州,也不妨礙他對南京各衙門的控製,情報可以第一時間傳遞到他這裡,在他看來,若非自己對於南方的事情所知甚多,小擰子不可能時常來見他,現在兩人的相處模式是各取所需。

小擰子道:“這消息,陛下到現在還不清楚,但咱家不知該如何去跟陛下提,而有些人則是知道但故意不說,比如說江彬和張苑……”

張永想了想,說道:“到這個時候了,還有人敢知情不報?又或者乾脆刻意避諱,不跟陛下提及?”

小擰子想了下,大概明白張永的意思。

隻要知道了情況卻在皇帝麵前不說,嚴格算起來都算欺君,至於是故意欺瞞還是無意欺瞞,其實罪過都相當,小擰子自己也逃不開事外。

小擰子冷聲道:“張公公,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讓咱家去陛下跟前碰一鼻子灰?”

張永笑道:“擰公公,沈大人繼續領兵南下,說是要切斷倭寇物資補給線路,但以鄙人所知,倭寇現在處於缺兵少糧的狀態,正是官軍跟倭寇開戰的最好機會……沈大人不等陛下來就直接開戰,大概有不讓陛下以身犯險的意思。”

“若陛下真到了新城,或許會在那裡停留一年半載,很可能執意要跟沈大人一起出海打倭寇……”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小擰子眉頭深鎖地問道。

張永道:“這不明擺著的事情嗎……就算沈大人知道現在平亂不是最佳時機,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這麼做了,他是想把所有責任和罪過,甚至是危險都攬在他一人身上,這種事若不跟陛下提的話,回頭陛下知道了更會著惱,現在正是擰公公表現忠誠的時候!”

小擰子冷冷打量張永,對於這個建議他是一百個不讚同。

而他的主要幕僚,也就是臧賢的想法跟張永完全是背道而馳,臧賢的意思是讓小擰子明哲保身,難得糊塗,而裝瘋賣傻恰恰是小擰子想做的,張永這種讓他冒險的提議,他不會輕易接受。

“咱家要如何做,不勞張公公你提醒,咱家回去見陛下,你先忙著吧。”

或許是因為這番對話,互相間都有試探和利用的意思,讓小擰子多不滿,在簡單交換過消息和態度後,小擰子著急趕回去伺候朱厚照。

因為朱厚照到揚州後作息習慣非常不規律,小擰子不敢離開行宮太長時間,生怕皇帝見不到他而被責罰。

……

……

小擰子回到行在已近黃昏,朱厚照正坐在桌子前吃晚飯,旁邊不見皇後沈亦兒的身影。

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苑正在奏報朝中事務。

朱厚照沒精打采地聽著,小擰子一看這架勢便知道,張苑仍舊沒提沈溪已率領艦隊繼續南下追擊倭寇之事。

“陛下,現在四海升平,都在稱頌您為曠世明君,陛下的功績必會銘記史冊。”張苑一臉恭維。

本來朱厚照無精打采,聽到這話稍微提起點精神,破口大罵:“朕本來就會留在曆史的記錄中,無非是皇帝做得好壞與否影響生後名罷了……有你們這群佞臣在,後世的人指不定怎麼罵朕呢。這種溜須拍馬的話不用多說,朕現在想清靜一會兒,晚上還有要緊事做!”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