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2680 字 9個月前

且沈溪還是吏部尚書,掌控著朝中官員的升遷,兵部事務又不得不仰仗沈溪,軍中上下對沈溪更是無比拜服……

一切的一切,都顯示都督府以後難逃沈溪掌控。

……

……

沈溪入閣,在朝中掀起巨大的波瀾,但到最後卻平平穩穩放下。

有看法的人雖多,但想朝廷提出反對意見的根本一個都沒有。

反倒是沈溪自己到皇宮跟皇帝請辭內閣大學士,旁人卻連一份上奏都沒,更彆說是去死諫或者跑到沈溪府上鬨事。

好像大家都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沈溪以卸任兵部尚書作為代價,換得入閣的機會。

“……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到底有先例可循。”李鐩在拜會沈溪時,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

正如李鐩所言,以大學士兼任吏部尚書的情況在大明發生過多次,比沈溪身兼吏部和兵部這兩部尚書要常見許多,就連最挑剔的諫官都挑不出毛病來。

不過隨即李鐩補充,“但若長久你還掛著吏部尚書正職,那時朝中就會有很多反對聲音。”

沈溪接待李鐩是在謝遷位於長安街的小院,謝遷離開京城時,把小院交給沈溪,不過謝遷的口吻,這小院隻是暫時租給沈溪,隨時都可能被收回。

沈溪給李鐩倒了杯茶,問道:“那為何不能是我掛吏部尚書職,兼內閣的差事呢?”

“嗬嗬,隨你怎麼說,關鍵要看言官清流怎麼說。”李鐩笑著,就像是等著看熱鬨,完全沒把眼前的事看得多嚴重。

謝遷走後,李鐩輕鬆了許多,朝野內不再需要諸多拘束,沒事可以到沈溪這裡喝杯茶,閒聊幾句。

沈溪沒謝遷那麼死板,也沒楊廷和那麼苛刻。

沈溪平時看起來很嚴肅,但性格很隨和,尤其對朋友,而李鐩恰恰是沈溪在朝中結下的不多的朋友之一。

沈溪苦笑道:“看來這閣臣,還不如兵部尚書好當呢。”

二人言笑間,完全沒有感到壓抑,說到朝廷大事,也是用輕鬆的口吻說出來。

李鐩根本不把沈溪當作權傾朝野的大臣,彆人對沈溪不了解,李鐩對沈溪非常熟悉,他很清楚沈溪從不擺什麼架子,有事可以當麵說,反而是麵對謝遷、楊廷和、梁儲這些人時,李鐩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你到內閣履職了嗎?”李鐩問道。

沈溪搖搖頭:“沒有,不知該如何麵對叔厚和充遂呢……”

李鐩寬慰道:“叔厚和充遂都不是外人,以前你們在詹事府時便合作無間,現在不過是重新聚首罷了……這樣也好,以後朝廷內有何事你們也能好好商量,有沒有覺得朝堂比以前更加雅致?”

“雅致?”

沈溪不由皺眉。

李鐩笑著點頭:“不覺得嗎?以前拘束的事太多,做什麼都得瞻前顧後,現在總算輕鬆了……這幾天工部衙門都顯得很平和,秩序井然,上上下下都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沈溪大概理解李鐩的說法,解除謝遷、楊廷和刻板嚴肅的桎梏後,工部衙門的工作環境變得輕鬆了。

不過沈溪這邊體會並不深刻,畢竟吏部本來就是個嚴肅的衙門,前後反差不大。

“之厚你還是早些去述職為好。”

李鐩提醒道,“這樣有大事,也能讓叔厚安心找你……叔厚這人一向很好說話,他可不像某人一樣會給你穿小鞋。”

“誰?”沈溪直接問道。

李鐩笑而不語。

雖然李鐩不解釋,但沈溪也大概明白到,李鐩說的人,不是謝遷就是楊廷和,或者二者都是。

……

……

沈溪接到聖旨後的第三天,第一次涉足文淵閣大門。

梁儲和靳貴知道這天他會來內閣應卯,一早便入宮等候,沈溪來了後無拘無束,三人坐下來閒談一番,梁儲按照聖諭把這幾日重要的奏疏拿出來。

沈溪一擺手:“叔厚兄自行決定就好,這種事實在不該由在下插手。”

梁儲道:“之厚你入朝時間短,但見識頗豐,你到內閣來,能讓我和充遂減輕不少壓力,若你什麼都不理,我們才不好辦事,你看看都壓了多少奏疏?”

沈溪往公事房一看,果然奏疏堆到小山高了。

每一本都要擬定票擬,這活的確不是人乾的。

沈溪道:“在下畢竟還有吏部差事要做,以陛下的意思,那邊才是正職。”

“那一些重要上奏你總該給出具體意見吧?”梁儲顯得很堅持,“你不參與決策,真要我和充遂一件件處理完?那得拖到什麼時候?”

沈溪搖頭:“實在不行的話,及早稟奏陛下,請求增加內閣人選。”

梁儲道:“這樣真的行嗎?就怕之厚你剛入閣,陛下不會這麼快便決定新的閣臣人選。”

沈溪道:“事在人為,先請示陛下,看看有何反應……陛下也該體諒閣臣的辛苦,光靠叔厚兄和充遂兄兩位,怕真是難把所有奏疏處理完……這兩天在下就儘量幫忙把一些散碎的事做做,還得兩位多指點才是。”

……

……

沈溪從來沒把自己當作無冕的宰相看待。

他以一個初學者的身份加入內閣,本著幫忙的態度,而不是來指點工作。

因為沈溪跟梁儲、靳貴的關係一向不錯,使得他的到來並未引起二人不適,甚至覺得沈溪來得很及時,至少可以幫他們緩解一下肩上的壓力。

內閣奏疏積壓並非一天形成,這是一年多以來內閣人手嚴重不足的一種體現。

謝遷早就不再處理內閣中具體事項,隻在一些關鍵性的大事上插手。

至於楊廷和,最近半年一直在到處遊說權貴,以充實角逐首輔的政治資本,平時少有到內閣,做事並不勤快。可惜的是,最後留在內閣的,恰恰是這一年多來一直兢兢業業做事的梁儲和靳貴。

從這點上說,皇帝選擇梁儲和靳貴,本身沒錯,因為二人確實撐起了內閣,也使得朝廷在皇帝和沈溪都不在的情況下,可以在長達一年時間內沒發生亂象,幾乎所有事務都得到及時解決。

沈溪的到來,讓梁儲和靳貴感覺輕鬆的同時,他們也有一種“被尊重”的滿足。

他們原本以為沈溪會仿照以前謝遷的態度,拿出一種上位者的不近人情。

但沈溪沒有絲毫架子,也沒打算如皇帝說的那般隻參議大事,至少沈溪初至內閣,讓梁儲和靳貴覺得沈溪非常尊重他們,並且有心做實事。

同時他們還不擔心沈溪表裡不一。

因為以前沈溪被打壓得太嚴重了,就算遭到巨大的壓力,沈溪也沒跟誰急眼,許多做法得到世人認同,也讓梁儲和靳貴覺得,讓沈溪接替謝遷和楊廷和入閣是最好的選擇,至少沈溪做實事的同時還不擅權。

他們不覺得沈溪是那種為權力不擇手段之人。

……

……

朝廷對沈溪非常縱容。

哪怕沈溪身兼兩職,這次也沒人說什麼,就連最苛刻的言官也選擇沉默,或者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沈溪以前的人緣並不怎麼好,但這恰恰說明沈溪從不結黨營私,在他突然大權獨攬後,沈溪極差的人緣恰恰得到朝中大多數人的欣賞。

準確說來,不是沈溪的人品不好或者清高孤傲,而完全是以前他被打壓得太嚴重,很少有人跟沈溪交朋友。

沈溪也儘量避免這種事,以避免被人說成結黨。

現在沈溪朝中沒了對手,跟誰都沒交惡,但走得近的人也少,這讓朝中上下感到最舒服。

不怕沈溪打壓,因為沈溪沒什麼黨同伐異的問題,也不怕沈溪給哪個穿小鞋,因為沈溪不是那種喜歡挑刺專門給人找麻煩的小人……

思來想去,誰都覺得沈溪性格隨和,是朝中少有的“中立派”,幾乎各勢力都不沾。

這會兒突然有人明白過來:“怪不得以前謝於喬要對沈之厚如此挑剔,原來早就計劃好這一天……看看謝於喬退得多麼漂亮,簡直不留任何尾巴,而給沈之厚所留下的朝堂也如此乾淨,可以讓沈之厚放開手腳,大展才華!”

因為以前都知道沈溪最大的敵手是謝遷和楊廷和,這二人同時離朝,等於說沈溪在朝中暫無敵手。

有些人難免會防備沈溪一些,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才發現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沈溪在處理問題上,甚至比一向以公平公正自居的謝遷和楊廷和更公允一些,沈溪做出的決策,也比謝遷和楊廷和更有說服力。

梁儲和靳貴跟沈溪相處一段時間後,也發現沈溪無論從才能還是待人接物,都比二人更強,說什麼二人更有經驗,但其實都是扯淡。

當初沈溪幫謝遷出謀劃策處理朝政時,梁儲和靳貴還沒接觸過實權。

那時的謝遷尚不是首輔,卻已在行首輔之事,劉健和李東陽幾乎把所有朝事都丟給謝遷,謝遷能處理得井井有條,全因有沈溪相助,謝遷甚至把沈溪招到文淵閣,幫助他批閱奏疏擬定票擬……

論資曆,沈溪可說是梁儲和靳貴的前輩,以二人的資質拍馬不及。

就在沈溪逐漸得人心,朝中上下一片和諧時,一大不安定因素突然到來。

那就是在災區盤桓一個月之久的張苑終於返回京城,他也被一些人看作是沈溪未來一段時間政治上最大的對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