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1章 嘗試(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1545 字 9個月前

.,

西北開始集結兵馬。

大明這幾年仗打多了,朝中人也就沒覺得有何稀奇,隻是兵部那邊忙一些,而作為監國的沈溪則若無其事,仍舊按部就班當差。

幾次兵部派人來問沈溪,沈溪都沒接見。

畢竟現在的兵部尚書王瓊是三邊總製出身,跟王守仁一樣對宣府、大同周邊情況非常了解,二人基本能勝任眼下所有差事,沈溪沒覺得自己有必要牽扯其中。

眼看往六月去,此時西北傳來消息,張氏兄弟經跋山涉水後,終於在五月中旬抵達延綏,這一路可把兩兄弟折磨得不輕,張太後想找人幫兩個弟弟也沒成事,兩兄弟到西北後身上都帶有傷病,苦不堪言。

“他們是罪有應得。”

當沈溪把這一情況告知惠娘和李衿後,惠娘不冷不熱地回了一句。

沈溪微微點頭:“就算他們身體有恙,還是要參與戍邊,三邊總督上奏朝廷該如何處置兩位國舅,陛下以‘按照慣例處置’進行回複。”

李衿問道:“老爺不打算做點兒什麼?”

沈溪笑了笑:“他們現在犯的是王法,自然有朝廷法度懲戒,他們即將麵對的,可能會比一個普通戍邊士兵更加艱苦的局麵。”

惠娘看看沈溪,問道:“老爺,你還是不想跟張家人起太大衝突吧?其實老爺有的是辦法除掉張氏兄弟,但最終還是心慈手軟了。”

“哦?”

沈溪意外於惠娘直麵這個問題,在他看來,或許是張氏兄弟落罪已成定局,惠娘瞧出來他沒有繼續乾涉案子的打算,所以才會直言不諱。

惠娘道:“老爺雖不算錙銖必較,但對於身邊人的保護可說不遺餘力,何況他們兄弟對沈家乃至於老爺於朝中的地位都造成極大影響,總歸已結仇,不將他們徹底扼殺,意味著將來會對老爺產生實質性的威脅……太後到底不過跟妾身年歲相仿……”

這話像是在點醒沈溪。

你要對付張家人,非等張太後死後,那可能要等個幾十年,張氏兄弟將來有大把機會複出並報複。

沈溪點了點頭:“也許我在朝中不會留那麼久吧!”

“老爺言笑了。”

惠娘對沈溪態度有所了解,生怕自己會影響沈溪的決定,話題剛展開,又被她硬生生收回。

有關沈溪為官的問題上,惠娘小心謹慎,更願意把自己當作一個從來不過問丈夫事情的閨中女子,但她平時又要幫沈溪打理商業和核算財務,沈溪會把很多事跟她說,她想避免談敏感話題近乎不可能。

……

……

沈溪身邊,除了惠娘和李衿關心張家兄弟的事,其他人沈溪根本無需去提。

家裡的女人對此都不感興趣,作為外室的馬憐更不會去問,至於雲柳和熙兒這邊知根知底,明白沈溪對此案的態度也不會過問。

終於到了六月,朱厚照備戰仍未結束,說是開戰,但其實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通過調動和操練兵馬威懾韃靼。

倒是有消息傳來,說是朱厚照帶著數量不多的侍衛往張家口堡去了一趟,毫不畏懼路途上有賊寇來襲,讓後知後覺的京城官員緊張半天。

畢竟大明沒有皇儲,朱厚照又沒有兄弟,有個妹妹卻沒法繼承皇位,若是朱厚照在西北有個三長兩短,無論是死了還是被俘,大明要找繼承人,還得到地方藩王府上找尋,主要是弘治帝的兄弟後裔中產生,這讓文武百官覺得很不靠譜。

皇嗣不確定,意味著皇位有很多人惦記,會產生諸多不穩定因素,當京城以及地方都太平無事時,宣府自然而然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便於此時,朱厚照傳來聖旨,讓兵部左侍郎王守仁兼任宣大總督,即刻赴任。

因為王守仁是帶職前往西北,做的還是他以前熟悉的差事,讓很多人大惑不解。

京城輿論普遍認為朱厚照仍舊沒做好出征準備,所以找王守仁這個熟悉宣大之地情況的人去幫忙。

王守仁走前本想見沈溪一麵,主動投了拜帖,沈溪卻始終沒派人召喚來見,加上時間很急,所以王守仁未跟沈溪有任何交流便匆忙踏上前往西北的路程。

直至王守仁走後兩日,李鐩來跟沈溪彙報河道修繕工程進展時,才跟沈溪提及此事。

“伯安走前惶惶不安,大概是覺得到西北後,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之事,諸如陛下突然出兵,或者領兵在外音訊斷絕等情況。草原上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沒人願意帶兵出塞啊……”

李鐩很理解王守仁的心態,在他看來,帶兵出擊草原這種事,隻有沈溪做得出來。

自太祖太宗後,大明勢力逐漸退出草原,鮮有出動出擊者,隻有沈溪縱橫馳騁,在草原建立不朽功業,奠定現在北疆相對穩定的局麵。

沈溪道:“以在下看來,西北這場仗打不起來。”

李鐩驚訝地問道:“難道陛下準備那麼久,不是為了一舉平定草原?”

沈溪搖頭:“草原上現在沒有那個部族等著陛下去平定,各部自顧不暇,哪裡有工夫跟大明開戰?出兵草原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於草原部族的抵抗,而是對於環境的不熟悉,以及天災人禍……陛下不能出關塞,否則可能會有亂子。”

“哦。”

李鐩好像明白什麼,點頭道,“如此說來,其實都是杞人憂天,或許陛下從開始不過是為了整頓邊防,並非為了出兵。”

沈溪笑了笑:“那也未必,你認為在下說的這些情況,陛下真的都清楚嗎?”

李鐩對於沈溪這種似是而非的態度大為不解,但他又知道很多事追問也是徒勞,沈溪不可能把詳細情況跟他說明,有些事就算說了他也不明白。

沈溪道:“草原目前的境況,其實一年前我便已上奏,但陛下仍舊我行我素,幾番往宣府,現在更是在那邊建立行宮,長久不回京師,長此以往,就算陛下自己也知出兵意義不大,但架不住下麵人挑唆,以及時局推進。若是再有草原部族不識相,跑到邊關來虛晃幾槍,添上一把火,陛下也隨時有可能領兵出塞。”

“真是……不知該怎麼說了。”

李鐩對此非常擔憂,他發愁的不是這場戰事該不該打的問題,而是覺得有這樣的皇帝,大明很難維持現有的平靜。

沈溪微微搖頭,苦笑道:“陛下決定之事,臣子很難乾涉,隻能多番上奏,陳述利害,在陛下麵前多發出一些不同的聲音,或許陛下能聽進去,否則……隻有一種聲音,陛下可能真要出兵了。”

……

……

在西北問題上,朱厚照絲毫沒有求助沈溪的意思。

兩個月下來,朱厚照仍舊在折騰,但有一點他穩若泰山,就是朝中主要官員上,包括司禮監,他都沒做出人員更迭。

在這期間有人提出請辭,比如說多番請辭的蕭敬,到了六月初仍舊穩坐司禮監掌印之位不動彈。

不過在這期間發生一件事,就是朱厚照把守皇陵的張苑調回京城,卻沒委派任何差事,隻是讓其在京城閒住,許多人覺得朱厚照又有啟用張苑的打算。

返京後,張苑幾次求見沈溪不得,六月初三這天乾脆賴在沈溪小院所在的胡同口不走,侍衛知道張苑是什麼人,沒有驅趕,沈溪出來時張苑想攔截,沈溪卻沒給他機會,被侍衛帶離。

“這老小子,以為自己是誰?”

朱鴻幾次跟沈溪通稟張苑的情況,神色間有些不耐煩。

沈溪道:“那位到底是前司禮監掌印,到現在依然被陛下惦記之人,跟他說話要小心點兒。”

“老爺,說來也奇怪,他就在這弄巷口等,不去府上……您若是不住在這裡,他豈非沒有任何機會?”朱鴻奇怪地說道。

在朱鴻看來,死皮賴臉堵沈溪,去沈家府門前才是最好選擇,還能把事情鬨開,逼迫沈溪出麵。

他卻不知,張苑沒法去沈家,因為沈家很多人認識他,隻有朱鴻這樣後進入沈家的人才不認識。

“管他呢。”

沈溪隨口道,“他願意等就讓他等下去,他的差事不是由我來委派,陛下讓他回京城,那就讓他耐心等候陛下的消息。若他問你,你便這麼跟他回複。”

“大人,他說想跟您商量要緊事,表情嚴肅,您真不見?”朱鴻想到張苑此前拿出那副嚇唬人的姿態,不由問道。

沈溪搖頭:“再大的事,我也犯不著跟他見麵,京城內現在是多事之秋,蕭公公可能隨時都會退下來,他鬨這一出不就是想讓我幫他?若他有本事,直接去宣府求見陛下,而不是在這裡當跳梁小醜,讓世人知道他那點花花腸子!”

……

……

皇帝不在京師,沒法舉行朝議,但大臣間必要的商議還是有的。

梁儲為內閣首輔,雖非京師主持政務之人,也擁有極高的話語權,六月初六這天,梁儲召集六部官員舉行會議,地點定在大明門外。

梁儲很有心思,他知道現在皇帝不在京城,若是貿然於私密場合會見官員,必定惹來非議,便把地點選在皇宮外相對寬敞的地方,而這次召集之人,除了內閣三位大學士外,再就是六部尚書,連都察院左都禦史陸完都沒請。

眾人被召集,即便心中覺得如此做不妥,但也沒人反對。

這天臨近午時,人員三三兩兩前來,沈溪和李鐩最後才現身,沈溪的出現讓很多人鬆了口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