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朱高熾很乾脆回答。
倒是讓朱棣一愣,“剛剛打贏了幾場大戰,逼得朱允炆議和,把黃河以北都給了咱們,你怎麼說不好呢?”
朱高熾凝重道:“父王,現在靖難軍山頭林立,人員複雜。諸位藩王,未必歸心,所有的地盤,缺少整合,沒法形成一個拳頭。該如何落實變法,也沒有一個定論。總之,我們急需徹徹底底的整頓,不然,一盤散沙。打順風仗還行,一旦遇到了挫折,就會原形畢露啊!”
朱棣深以為然點頭,這個大兒子看似憨厚,其實真的很有政治智慧。
本來朱棣的北平舊部是鐵板一塊,隻不過隨著地位上升,這幫人也跟淮西勳貴一樣,有人為了謀求長久的富貴,就把功夫用在了皇子身上。加上這一年多,朱棣不在。舊部加速分化成幾部分。
像張玉統轄大軍,老成持重,很像昔日的中山王徐達,而丘福這家夥就上躥下跳,居功自傲,野心勃勃,是個需要提防的家夥。
當然了,所有的舊部還都是聽朱棣的。
問題是新加入的這些,幾位藩王就不用說了,以平安為首的投降將士,以沐春為首的雲南士兵,甚至還有胡騎和土司勇士,彼此之間,千差萬彆。
這也就罷了,文官那邊也是分成了好多塊,以朱守仁為首的巴蜀文官,以劉政,魏琮等人為首的西北文官。
還有以道衍為首的北平文官,再有柳淳解救出來的茹瑺、楊靖、鬱新等前朝舊人……沒有一盞省油的燈。
想把這幫人都捏合在一起,讓他們替自己效力……朱棣覺得比登天還難,
他意味深長歎道:“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傑,在戰場上無往不利,結果等停止用兵,治理內政,就一塌糊塗,最後甚至身死國滅,下場淒涼!”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楚霸王,唐莊宗……朱棣搖了搖頭,“你怎麼看?”
朱高熾忙道:“父王,情形的確很複雜,不過孩兒覺得隻要用對了人,就能迎刃而解。”
“這麼多人,要想人儘其才,也不容易啊?”
朱高熾偷眼瞧了瞧,見父王心情很不錯,就仗著膽子道:“其實父王隻要用一個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誰這麼大本事,毫無疑問,當然是柳淳了!
隻是身為世子,朱高熾這麼不在乎權力嗎?
他是真心推薦柳淳?
彆是分彆了一兩年,這小兔崽子學會了捧殺,跟他老子動心眼了吧?
瞬間,朱棣的臉就沉下來了,他怒氣衝衝,厲聲叱責,“你小子讓你二弟去接柳淳,現在你跑到為父的麵前,要舉薦柳淳。你到底是怎麼想的?真心,還是假意?莫非你想說,柳淳跟你二弟走得更近,讓父王提防是吧?”
朱棣雖然在西安,但是也聽說了,兩個兒子之間,彼此有爭執……朱棣倒是不奇怪,皇家的人,親密無間的太少了,相反,彼此算計,反而是常態,就連自己都不能免俗。
可他是真不願意看到,天下還沒安定,兒子們就迫不及待內鬥起來。
朱高熾要乾什麼?
給他二弟上眼藥嗎?
你也太讓為父失望了!
“父王,你冤枉兒子了,其實是我想去請師父的,怎麼會想彆的!隻是沒辦法,我搶不過二弟,就隻能來接父王了。”他嘟著嘴,一副吃了大虧的模樣!
這是什麼話?
朱棣一聽更加憤怒了,你聽聽,這還是他的兒子嗎?
“你的意思,是師父比我這個當爹的,重要多了唄?你小子想氣死我!”
朱高熾麵對老爹的怒火,坦然道:“父王,要是師父在,他保證能說出該怎麼辦,而不是罵人。”
“呸!”朱棣氣得笑了,“我當初就是瞎了眼睛,把柳淳弄到了王府,你們幾個小畜生眼睛裡光有師父,都沒有我這個當爹的!我倒成了幫他養兒子的!”
朱棣嘴上罵著,可也不得不承認,現在這個亂局,文武全都四分五裂,沒有柳淳的智慧,是絕對沒法收拾了。
“罷了,趕快回北平,為父也迫不及待要見到你師父了。”朱棣滿懷期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