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掀桌的老父親15(1 / 2)

這位弄瘸獨孤大老爺就了卻心願的弟子跟著大郎見了幾個師兄弟後, 順順利利成為一名大內侍衛。

大內侍衛主要分三撥,直屬於皇帝的,名義上歸屬於大內侍衛但實際上聽命於太子的, 以及負責守衛後宮諸位娘娘還有住在宮中皇帝公主的。

這位弟子毫無疑問屬於最後一種, 入職後他驚訝地發現不僅他的同僚, 他的上司, 還有頂頭上司的大兒子都是“自己人”……

看到師父的布局, 自以為猜到師父的誌向, 這弟子越發興奮起來。

他跟著上司和同僚一起拜見過楊氏, 在當值之餘, 就和同門們湊在一起琢磨並修煉師父新下發的功法。

楊氏告狀告到海成王那裡,海成王令獨孤側妃閉宮自省,獨孤老爺子果斷幽禁他那位姨娘……東宮三殿下什麼都知道,但卻故意裝聾作啞。

他越來越覺得妻子和幕僚們說得對:王爺有意分隔開他和他母妃還有獨孤家族。

他現在都記得他媳婦那番話:殿下, 您若是王爺,如何忍得下獨孤氏所作所為?

他要是他父王,早找理由把獨孤家族都發配了!

如今他父王擺明了就是不想他母妃封後, 甚至不惜用楊氏來摁住他母妃……這個天下人都瞧在眼裡,但他已然入住東宮, 且父王至始至終沒有埋怨乃至於遷怒他, 他……肯定要忠君!要孝敬父王!

所以獨孤側妃被關在鹹福宮, 身邊女官費了很大力氣終於求到了他麵前, 他也無動於衷。

自此三殿下就在海成王這兒徹底留下“拎得清卻薄情”的印象。

隨後海成王嚴厲“提點”了獨孤老爺子,獨孤老爺子考慮再三, 選擇了致仕保平安……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海成王少了個心腹之患,又夢見了幾次白月光, 沒有再對獨孤家做什麼,而在楊氏小意溫存之下,他決心多活幾年,多培養下小兒子。

轉年海成王登基,立三皇子為太子;楊氏封貴妃,總攬宮務;獨孤側妃參加了登基大典,之後繼續在鹹福宮中自省,新君封賞完有功之臣後關於她的旨意姍姍來遲……

身為太子生母,獨孤側妃隻落了個嬪,封號還是“靜”,十足諷刺。

緊接著皇帝的騷操作來了,他從獨孤家祖地挖走了白月光獨孤氏的棺材,重新入殮後暫時放在太廟邊上,再在朝堂上宣布他追封獨孤氏為後,作為太子的三皇子則被記到了獨孤氏名下。

當事人太子一臉懵逼,但轉念一想他也算解脫了:他真是很厭煩生母一次又一次拖他後腿!父皇不封母妃為後又如何?耐心等待不就是了?!等翌日……母妃直接做太後不好嗎?如今可好,父皇一怒,他們母子名義上都沒有關係。

真是何苦來哉?

真像他媳婦說的那樣,母妃權欲熏心遠勝過他這個當兒子的!

而皇帝見太子垂眼沉思許久也沒有為他母妃求情,隻當他默許,心中難免失望。

覃靜州就站在太子不遠處,把皇帝和太子父子倆的微表情儘收眼底

這爺倆遲早得掐起來,獨孤家也並不甘心就此沉寂,他覺得自己也可以到邊關“避避風頭”了。

彆看海成王登基為帝後天下看似安定了一段時間,隨著大齊西部大豐收,幾位不甘心的藩王蠢蠢欲動起來:實在是皇帝看起來贏得太容易,這幾位藩王覺得他們上也行!

覃靜州看來幾位藩王也不是妄想,新君他在曆代君王中能力中偏下。

於是新君登基第二年的春天,幾位藩王聯手給他了個“驚喜”:幾位王爺都反了,借口是皇帝卸磨殺驢。

皇帝的確得位不太正,宗室和世家之中都有倚老賣老的主兒把話說得很難聽,不過這些老家夥的出發點是讓皇帝拿好處堵他們的嘴,萬萬想不到皇帝不走尋常路,他在清洗內宮的時候偶然得到了先帝的遺藏,一批效用微妙的秘藥。

出頭的老家夥們先後在一年裡都“馬上風”了……皇帝跟楊貴妃感慨“謝先帝不殺之恩”後把這批秘藥毀了,經手人也被抹除,然而除去人證物證,皇帝也不能完全洗清嫌疑。

隻不過造反的藩王們並沒有得到預想中的一呼百應,但是他們兵精糧足——長期和關外北狄人作戰,他們的兵將完全跟皇帝從先帝那兒接手的各地守衛軍……差不多是老兵打新兵蛋子的差距。

幾位藩王的聯軍轉眼之間就距離京城隻有五百裡了,頗有當年海成王先鋒軍勢如破竹,兵臨城下內味兒。

皇帝接報,來不及宣泄情緒,趕忙召集內閣和族老們商議對策。

增兵換將都是必須的,但……換誰?!

最後眾人推舉了個“倒黴蛋”南平王……在邊關駐守十年的一位藩王掛印出征,覃靜州也靜極思動,就讓弟子去轉告楊貴妃。

楊貴妃眼珠兒一轉,就有了主意。

太子妃這兩年裡把太子籠絡得差不多,不過她依舊防備著對太子有一定影響力的覃靜州,楊貴妃安插到東宮的女官一攛掇,太子妃果然中計,轉過頭就勸太子讓覃靜州也去邊關曆練一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