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投其所好(1 / 2)

寒門鳳華 西木子 3749 字 11個月前

竹竿長八米,倉窖則深七米。

如果竹竿再深入一半的地方,就發現觸底並無法再深入了,就可知該倉窖是一個雙層倉。

當然“雙層倉”這個典故,畢竟來自現代一部電視劇,而且這部電視劇的背景還是滿清小辮子時期,當下這個時空不一定就有能想到“雙層倉”這個坑人的點子,是以劉辰星大開腦洞,把在現代聽過的貪汙法子想了一個遍。

比如糧食裡攙沙子,那就在竹竿上雕刻一些小凹進去的痕跡,將竹竿插進倉窖後,若是能順利伸進最底層,但是取出竹竿的時候發現這些凹處有沙子,顯而易見這座倉窖就有問題。

此外在這個時代,作為一個在五歲之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有三百天都吃陳糧,原因無他,陳糧沒有當年的新糧值錢,越往後放一年的糧越便宜,劉阿婆是個摳摳搜搜的性子,於是每年都要將自家的收來的新糧食換成放了三五年的陳糧,不論怎麼烹煮,吃起來都有一股子黴味。

若不是怕更久的陳米吃了壞肚子,請醫吃藥又得好大一筆錢,劉阿婆不定還會去換了那發黴變質的糧食,以劉辰星對劉阿婆的了解,劉阿婆肯定認為糧食發黴變質了那也是糧食,怎麼就不能吃呢!?

幸虧當時村子裡以前發生過吃那黴糧差點去掉半條命的,又有劉老丈在上麵壓著,她才不至於吃那發黴的糧食。

至於一年還有六十五天,她為什麼不用吃陳糧,因為她去柳阿婆家了,香噴噴的當季新糧,哪怕沒有任何配菜,都能吃得她熱淚盈眶。

唉。

一聲歎息。

往事不堪回首。

但有心靈雞湯日:過往的經曆都是現在的沉澱。

這不就來了。

和糧食裡攙沙子一個原理,就是倉窖裡放陳糧,甚至是已經完全發黴變質的陳糧,存了三年五載的糧食價格頂上天隻能有當季新糧的一半,而每年從五湖四海繳納上來的糧食可都是新糧。

若是將每年收上來的新糧替換成發黴變質的陳糧,這其中的暴利可不比攙沙子來得少。

每一座倉窖都立有石碑,上麵清楚刻著這座倉窖的放入時間。而且為了以防貯存時間過長導致腐爛,按照規定,每年都會將新繳納上的新糧替換陳糧繼續貯存。

如此一來,將竹竿伸進倉窖取出來後,發現竹竿凹進去的地方,帶出來的卻是放了七八年發黴變質的糧食,問題就又出來了。

當然,貪官們可以辯解這隻是存儲不當之故,但他們不就是因為太倉年年因為損失巨大來稽查的嗎?隻要發現了更大的問題,順藤摸瓜下去,總有點蛛絲馬跡,畢竟這麼多糧食倒賣不可能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最後就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這些匠人可是太倉署的人,他們開倉查核雖沒有讓太倉署的官吏參與,但他們這些查核的法子難免不會被泄露,所以還是那一句話,狗急跳牆,急了也就會露出馬腳了。

劉辰星自覺一條一條都想到了,現在又才開始展開調查工作,她心態還是好的很,她一點兒也不受宋玄如等人的言語影響,一派泰然地看著第一座倉窖的查核情況,這可是樣板,稍後大家就要按照這個方式分頭開倉查核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