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築台募士(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977 字 8個月前

外出兩年,薊國變化巨大。劉備有言在先。各城編戶過萬,民過十萬。城長便可擢升為城令。

遠行前,已有數人如願。事隔兩年,又有二城完滿達成所願。

容城,計一萬一千六百九十二戶,十二萬八千一百八十餘口。

平曲,計一萬零五十五戶,十萬七千五百三十餘口。

容城長盧儉,平曲長劉渙,築堤圩田,安置流民。與治下一眾屬吏居功甚偉。有功自然要賞。

恰逢大朝會。劉備這便擢升二人為城令。食俸千石。又與二人約定,待治下人口破二十萬,便拜為王宮行人。領食雙俸。

左國令士異命宮女取來坐席。與一眾城令同排而坐,列在兄長益昌令盧節之後。

容城令盧儉,平曲令劉渙,皆年少有為。不滿而立之年,便食千石高俸。如何能不令人豔羨。

從官員的年齡,人口的結構,等諸多方麵,皆不難看出,薊國正如初升之陽,朝氣蓬勃,蓄勢待發。

與暮暮沉沉,江河日下的帝國根本是天壤之彆。

有光武中興在前。

如何能沒有薊國三興在後?

名士大儒,世家豪強,漢室諸侯。天下皆拭目以待。

劉備種田築城,無出其右者。大亂在即,如何能不築城守備。

為防北方來敵,亦與二歸義侯國互為犄角,相互呼應。劉備命國中良匠在雀台之上,修築障城。稱:雀台障。

雀台在臨鄉東北十二裡,方城縣境內。乃戰國時,趙國大將李牧於趙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攻打燕國,占領方城後,在方城北二裡所建,用於點將、瞭望之高台。

範陽縣有黃金台。位於範陽縣治故城,西北五十裡處。又稱招賢台。戰國時,燕昭王欲得賢士而築高台,置千金於台上,以招天下之士。

台上有殿、堂、閣等古建築共二十五間,重樓疊翠,花木盈庭。殿前有一古井,稱金台古井。

古井水清而甘洌,遠超範陽縣諸多苦澀井水。劉備命人取井水釀酒,取名:金台釀。後亦入貢,時人稱之為:古井貢酒。

劉備問過,戰國時的古建築,早已毀於戰火。黃金台上建築,乃是宣帝時重建。

既是重建,何不再造。

劉備即命人拆除重造。台上重樓高閣,覆道飛架。廣植花木,修建官舍。取名:四方館。

四方賢者,紛紛慕名而來。待館中學士驗明正身,這便酌情推薦給兩位國相,另行安置。

後有童謠:黃金台上四方館,天下英才紛至遝來。

除雀台、黃金台外,亦有第三台。

容城附近,古城林立。有葛城、渾埿城、三台城,三座戰國古城。

其中三台古城,在容城南四十五裡。為古燕趙邊界地。《城塚記》載:“燕魏分易水為界,築三台登降以耀武。”時築城五裡餘,為軍事要地。

先前,東西二澱水大。古城沒於洪水。隨著容城通渠築堤,圍湖造田。又與薊國水網通聯,水患漸除,城台顯露。

“燕築三台以耀武。”

可見築城時是何等的不惜工本。牆基深厚,周長五裡。城內房屋雖儘數坍塌,地基猶存。街道巷陌,縱橫如棋盤,亦清晰可見。

澱區本是與河間國天然交界。如今城基顯露,劉備欲重造三台城,恐惹人非議,這便請來河間王詢問。

新任河間王劉陔,長袖一揮:無主之地,何須問我。薊王自取便是。

劉備大喜。特命貲庫放貸一千萬,給河間王劉陔翻本。所謂投桃報李。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劉備築高台,劉陔築債台。又豈止他一個。

幾位國王,債台高築。這可如何是好……

劉備命彆部司馬麴義領麾下先登,駐守雀台障。以防備北麵來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