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薊王無難事”。作為執掌尚書台十餘載的尚書令,曹節本不想將徒刑罪官事態擴大。畢竟,法不責眾。
再者說來。若將八州乾吏,皆徒往比景。關東吏治,勢必蕩然無存。先前冀州六國主聯名上表,懇請調配官吏。朝廷都捉襟見肘。今若將八州乾吏皆徙邊,何止無人可用。根本是雞犬不留。
奈何與幕府右丞賈文和一見,令曹節如醍醐灌頂,又好似撥開雲霧見月明。
賈文和隻一語:“若無人可用,朝廷重開黨錮否?”
曹節心領神會。此乃千載難逢之機也!
試想,李膺等天下名士,皆死於張讓等人之手。黨人若回朝,又豈能善罷甘休。“十常侍”權傾朝野,大將軍何進,必行舊事:結好黨人,共除內官。如此,曹節、程璜等人,自可夾縫求生也!
先前還想著手下留情。如今非但無情,還大肆牽連。凡未登門送禮的關東官吏,儘皆流徙敦煌。政令一出,關東八州,一片嘩然。
因牽連太廣,饒是陛下亦親自過問。
帝先問:為何徒敦煌而非比景。
曹節對曰:薊王上表,隴右一地有百萬羌胡,卻隻存數萬漢民。聽聞關東漢人流徙,這便向朝廷討要。
既是薊王開口,陛下自當應允。
帝又問:人數何其多也。
曹節對曰:黃巾逆亂,波及八州,本就牽連甚廣。且妖賊逆亂之地,官吏、大族,與太平道多有勾連。所謂斬草除根。若不儘數除去,恐再生事端。
有理。
帝再問:官吏皆徒邊,何人接替?
曹節對曰:當令各地刺史再舉賢良,從未遭黃巾荼毒的升平五州,調循吏充之。
帝追問:五州之官,如何補八州不足?
曹節小心對曰:若還不足,或可從賦閒在家的名士之中,擇優仕之。
陛下笑問:老大人欲解黨錮否?
曹節五體投地:老奴不敢!老奴之意,非解黨錮。而是擇黨人中優良者,補官吏之缺。
“朕知道了。”陛下一聲輕歎:“解錮之聲,百官早有風傳。老大人亦被說動,情有可原。”
“陛下明見。”曹節再拜。
“昨日,楊太尉與左右車騎將軍,聯名上疏,請開黨錮。”陛下言道:“乃太尉親入西園奉疏。故老大人未知也。”
“原來如此。”曹節這才醒悟。
“擇選名士,稍後再議。”陛下頗有些意興闌珊。不等曹節開口詢問,起身時又道:“流徙罪官之事,皆從薊王之意。”
“喏。”曹節五體投地:“恭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