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 一門爭義(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70 字 8個月前

“可是孔夫子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孔文舉。”董重焉能不知。

“正是。”楊彪對曰。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曾受李膺讚許。後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於世。

十三歲時,其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需人扶才能站起,州裡因讚其孝行。逢黨錮,名士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恨,密令州郡捉拿。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為至交好友,於是便逃到孔褒家中。恰逢孔褒不在。時孔融年僅十六,張儉以其年輕,未告知原委。孔融看他窘迫,便對張儉說:“兄長雖未歸,難道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嗎?”遂留張儉藏於家中。

後事發,自國相以下,皆暗壓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兄弟二人,是誰犯了窩藏之罪。官吏審問,孔融答曰:“收匿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孔褒卻說:“張儉來尋我,非弟之罪。罪在我,甘願赴死。”又問孔母,孔母答曰:“年長之人承擔家事,罪責在我。”見一門爭著赴死,郡縣遲疑不決,遂向朝廷請示。詔定孔褒之罪,死於獄中。孔融因此事而聞名。州郡徵辟,皆不就。

後受時任司徒的楊賜征召,為司徒掾屬。年初,何進升任大將軍,楊賜遣孔融登門道賀。因門人怠慢,未及時通報,孔融怒把名刺奪回,自責而去。大將軍以為有失臉麵,欲派劍客追殺孔融。便有賓客進言:“孔文舉有盛名,大將軍若與其結怨,四方之士皆會相隨而去。不如以禮相待,使天下人皆知將軍胸懷廣大。”

何進納其言,征辟孔融為大將軍掾屬,又舉其為高第,遷任侍禦史。不久,孔融便因與上司,禦史中丞趙舍不和,托病歸家。

正因是老父的掾屬,楊彪這才舉薦孔融給驃騎大將軍。

“聞此人剛直不阿。曾奉司徒命,核官僚之貪濁者,將加貶黜。孔融多舉宦官親族。尚書梁鵠害怕得罪宦官,於是召孔融等屬官詰問斥責,孔融陳述宦官子弟的罪惡,毫不隱諱。”董重訕笑:“海內名士,如何能屈就我之門下。”

楊彪進言道:“孔融一門爭義,長兄孔褒因而被害。故孔融對十常侍等人,切齒生恨。將軍貴為外戚,他日若掌大權,宦官焉能不除?”

外戚與宦官相殺,幾成慣例。

董重這便醒悟:“因可假我之手,鏟除內宦。孔文舉才願屈就我門下。”

“然也。”楊彪又道:“如將軍所言,孔文舉乃海內名士。若得他鼎力相助,天下有識之士,必紛紛來投。那時,將軍府中人才濟濟,何愁大事不成。”

“妙極!”董重撫掌而笑。笑罷又忙舉杯道謝:“多謝少府,解我心憂。”

“區區小事,不敢言謝。”楊彪亦舉杯。

待董重起身歸位,一直側眼相看的曹操這便離席,請董驃騎同去更衣。

董重欣然應約,與曹操同往。

曹操這便已密語相問:“楊少府舉孔文舉,董驃騎可知其深意?”

“未知也。”董重一愣。

“今朝外戚,設有二府。大將軍何進所用,皆豪門。大將軍府長史,便是本初。何進能有如今聲勢,本初居功甚偉。正因大將軍府權重,才顯驃騎府權輕。今楊少府舉孔文舉為驃騎府長史,便欲借士人之力,為將軍壯大聲勢也。”曹操笑道。

“原來如此。”董重這才醒悟。

兩府背後的明爭暗鬥,實則為豪門與士族之爭。世家豪門,借大將軍何進之力,掌握大權。而兩漢以來,逐漸壯大的士族,亦想借董重之力,分一杯羹。

剩下寒門,或依附宦官。或入鴻都門學。或北上四方館、西進四海館,投奔薊王。不一而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