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煩請尚書令逐一清點。”劉備笑道。
“喏。”尚書令曹節,這便親手清點朝芴。並一字排開。
“一方三十五條,二方三十五條。雙方戰和。”曹節話音未落,殿內群臣亦議論紛紛。
陛下一語中的:“利弊各半。”
大將軍何進急忙問道:“敢問薊王,當如何決斷。”
劉備衝陛下再行一禮:“雙方戰和,當請陛下聖裁。”
陛下獨自喜上眉梢,旁人自然看不見。除非大典,通常陛下也無需佩戴冕冠(服)。憶起擊鞠時的神之操盤,陛下朗聲開口:“再議!”
大將軍何進方,各個眉飛色舞。然宗正劉焉方,也不氣餒。今日不過打平。當苦思冥想,來日再扳一局。
薊王此“利益量化法”,比起上來便吵成一團,實在是大有裨益。
勝負一目了然。雙方偃旗息鼓,摩拳擦掌,已備來日再戰。
下朝後,尚書令趕來相問:“敢問王上,何以知之,‘雙方戰和’?”
劉備語出深意:“《書》曰:‘樹德務滋,除惡務本’。世間恒理也!”
尚書令曹節,默記於心,這便趕回複命不提。
所謂“文無第一”。又所謂“見仁見智”。一個道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換言之,同樣一件事情,站在對立雙方,皆能說出完全相反的道理來。上下五千年,永遠繞不開這個“圈”。
尤其類似這般。合眾人之力,一較長短。雖一人詞窮,然眾人言無儘。
所以十有八九,皆是平局。便是所謂“文無第一”。
陛下當如何決斷?
且看陛下何所求。
若陛下以天下萬民計,當重開州牧,剿匪安民。若陛下以漢家江山國祚計,當禁開州牧,重用刺史。若陛下以自身私利計,便如此這般,無所作為。美其名曰:從長計議。
陛下將國家,眾家、自家,分得很清。眾家之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於國有利,於我不利,亦不可為。
所謂“朕富有四海”。在陛下看來,不過是一句空話耳。不信也罷。
正因深知陛下秉性。於是薊王才設下此謀。宗正劉焉背後,皆是漢室宗親。大將軍何進背後,皆世家豪右。薊王向來以天下為己任,又豈能厚此薄彼,區彆對待。
且以長遠看。重開州牧,雖能快速撥亂反正,卻埋下了諸侯爭霸的禍根。諸侯合縱連橫,互相攻殺。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為禍更烈。
換言之,薊王其實是傾向於禁開州牧的。
交由陛下決斷,換來“從長計議”。亦符合薊王利益。時下西域、隴右屯田初興。薊國新得數縣,仍需深入圩田。東西皆需時間。
假以時日。待西域、隴右、塞北,連成一體。何愁天下不定。
換言之,陛下“拖字訣”,亦是薊王所想。
初次朝議,完美過關。劉備亦不禁長出一口氣。
這便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