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無虛士”。
四人皆大儒。又各自顛沛半生,飽受流離之苦。自當遍嘗冷暖,閱人無數。與劉備雖是初見,然薊王情義撲麵,直令人如沐春風。赤誠之心,坦露無疑。乃世之英傑也。
所謂“揚長避短”,又謂“趨利避害”。對見慣世態炎涼,深諳明哲保身的海內大儒而言。出仕劉備,當有“百利而無一害”。
薊王待人以誠,待人以寬。誌向遠大,胸懷天下。喜怒不形於色,愛恨分明,利落果敢。有情有義,文武雙全。能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雖文治武功,卻隻除首惡,從不濫殺無辜。難得又是長情之主。
一言蔽之。出仕薊王,後半生榮華富貴,享之不儘,還能令後人蒙蔭。若能再興漢室二百年,可稱一本萬利乎。
大儒最怕,禍從口出。
薊王百無禁忌,還有何所慮。
見鄭玄身後諸弟子中,有一人與眾不同。劉備笑問道:“敢問鄭公,此何人也?”
麒麟識英。名不虛傳。
鄭玄笑道:“此乃門內國子尼。”
陪坐東席的鄭泰定睛一看,正是那日引路書生。
書生旋即行禮:“樂安國淵,拜見王上。”
見他不卑不亢,從容有度。劉備笑歎:“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為國器。”
“哦?”位列次席的孫嵩,不禁歎道:“王上果非,常人也。”
“孫公何出此言?”劉備一愣。
孫嵩答曰:“王上此語,竟與康成公,不謀而合。”
國淵伏地對曰:“恩師門內,英才輩出。眾師兄弟皆有高才。王上何不一觀?”
劉備欣然點頭。便將鄭玄身後諸弟子,依次看來。
與薊王目光一碰,便有人伏地下拜:
河內趙商、清河王經、樂安任嘏、北海張逸、魯國劉琰、汝南程秉、北海孫乾、山陽郗慮、南陽許慈。
年紀雖參差,然長幼有序。
聞“北海孫乾”,劉備不由心中一動。該來的,終歸會來。
待眾人介紹畢,孫嵩笑言:“康成公門內十賢,已儘入王上彀中矣!”
坐上眾人,紛紛撫掌而笑。
正值用人之際,鄭玄滿門來投。劉備焉能不喜。
劉備隻知孫乾,卻不知餘下諸人,皆青史留名。
正如劉備所言,雙方相見恨晚。傳令座艦遊麟號,設宴接風。鄭玄等人,遂換乘遊麟號,與劉備同船返回。
船入巨馬水。一路走來,聞千裡稻香。見大堤兩岸,水網縱橫,稻田綿延無邊。田中農人乘屜舟往來,水陸皆有兵士巡視不斷。鄭玄方知薊國之富足。
聽聞少時,劉備從河南移稻。鄭玄笑問,王上何必舍近求遠。
又道:今漢建武年間,漁陽太守張堪“於孤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
換言之。北地稻作第一人,並非他劉備。
不知為何,劉備忽然憶起,大震關時。有氐酋取陪葬明器,佐證梯田並非劉備發明。聽聞有漁陽太守,“聖童”張堪,早百五十年在北地稻作。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便是鄭玄門徒中,亦有“蔣氏翁、任氏童”之樂安任嘏,童子成名。
隻聞後世“傷仲永”,不聞先漢“豎子成名”。
窺一斑而知全豹。
時下少年英傑,何其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