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白波四將,自能安撫人心。
自楊奉、韓暹以降,大小彆帥或為軍候,或為屯長、隊率、什長、伍長,不一而足。皆大歡喜。
之所以分設白波二校,正因慮及人數眾多。比起精銳儘走,隻剩老弱的黑山。白波精壯,足有十萬。“精壯”距“精卒”,雖還很遠。然卻是精兵,上佳之選。隻需交由王傅等人嚴加訓練,知恥後勇,令行禁止,能征善戰,必為健勇。
上計署來報。除去精壯,白波尚有三十餘萬眾。
安置在易縣數城,正當適宜。
如此一來,年內薊國當破九百萬口。來年獻費五億六千七百餘萬。
先前不知人口之重要。自遷入薊國,政通人和,萬事俱備。尤其是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難題。人口紅利開始持續釋放。令薊國國力,爆發式激增。須知,僅文安一地。便有十城大建,百二十裡圩田。更有雍奴藪中,辰、弁二韓二十四城邑。環渤海,鹽府五十三大夏牢城在建。便是已建好各城,改擴建,亦是常有。如樓桑大溪地新區,諸如此類。薊國全線開工,可想而知,人手是何等充足。
先前,鹽府牢城皆規劃在長蘆、長汀二縣。如今,薊國幾將整個渤海灣環抱。於是大夏令劉曄,因地製宜,當機立斷。將牢城,擴展至整個環渤海沿岸。仍置五十三城。戶戶鹽田一頃。皆選鹽漬灘塗,不毛之地。不與農牧相爭。
十二令:
太倉令劉文、貲庫令劉修、國醫令華佗、將作令蘇伯、上計令陳逸、大廄令張和、家馬令蘇雙、都船令李永、都水令鐘演、武庫令蘇越、大夏令劉曄、上庠令鄭玄。
三守:藪東守樂隱、安北守閻柔、遼海守郭芝。
五尹:薊西尹管寧、薊東尹鐘繇、薊南尹陳群、薊北尹崔琰、薊都尹婁圭。
合稱十二令三守五尹。
十一校尉:
蕩寇校尉顏良、討虜校尉文醜、錦帆校尉甘寧、樓船校尉郭祖,破賊校尉淩操、揚武校尉高覽,鷹揚校尉太史慈、折衝校尉黃敘、黑山校尉楊鳳、白波右校尉楊奉、白波左校尉韓暹。
雙壁:橫海將軍黃蓋,護軍將軍黃忠。
再有左國相崔鈞掌外事。右國相耿雍理內政。左國令士異總攝宮內諸事。右國令夏馥管將作營造。
薊國自上而下,吏治體係堪稱完備。
所謂同流合汙,涇渭分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在薊王親手打造的吏治體係下,貪官汙吏如何藏身。事實也證明。若吏治敗壞,綱紀無存。往往由上而下,爛到根裡。
《後漢書·張堪傳》:“(堪)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岐”同“歧”。一株麥子長出二穗。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清明,成績卓著。
信不信由你。
今日朝會,與眾不同。
不僅詔封白波四將。還有一要事,需群臣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