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欲將門下屬吏,編為一署,亦無不可。”薊都尹婁圭言道:“如此,家國大事,涇渭分明,井井有條。乃‘平政之舉’。”
“平政”,意為修明政治。語出《荀子·王製》:“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後漢書·梁統傳》亦有:“大獄一起,無辜者眾,死囚久係,纖微成大,非所以順迎和氣,平政成化也。”
正如薊王所言,家事亦國事。大漢朝郡國並行,列候次減。今薊王家大業大。下轄二十七縣,三百餘城,九百萬民。後宮妃嬪數百,還有各自身後的王國、部族,氏族,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門下署,與侍中寺功能類似:往來宮廷,掌侍左右,讚導眾事,顧問應對。
待門下署設立,薊王家事皆交由門下屬吏打理。如此國事家事,涇渭分明。二位國相亦減去許多負擔。
“今漢變‘侍中仆射’為‘侍中祭酒’。時三公四府、郡縣令長門下,亦置‘門下掾祭酒’。”上庠令鄭玄言道:“主公或可置‘門下祭酒’一職。”
“鄭公所言極是。”劉備欣然點頭:“孤,亦如此想。以門下祭酒為首吏,下置:門下掾、門下督、主簿、諸曹、書佐、孝子、偱行、議生、遊徼等屬吏。”
鄭玄亦點頭道:“主公皆已慮及。臣,無異議。”
門下署一旦設立,諸如輔漢將軍府之“幕府遊繳”,皆變為“門下遊繳”。私臣乃是近臣,與主公劉備意氣相投,英雄同契。換言之,“門下”雖不具佐世治民,安邦定國之才,卻為世間豪傑。劉備於公,不可授予公職。然卻可於私,收入門下。
此舉,當最大程度招募人才。正如門下督鄭泰,主簿孫乾。執政安民,力有不逮。然接人待物,奉命出使,卻堪稱良才。
“門下祭酒,當秩比二千石。門下五吏,可領食比千石俸。書佐、孝子、偱行、議生、遊徼等,酌情遞減。”右國相言道。
“國相之言,亦與孤同。”劉備笑道:“門下祭酒,可稱‘門下令’,理孤王家事。當為薊國第十三令。”
“主公明見。”百官下拜。
“敢問主公。門下令,當委以何人。”右國相起身奏問。
“尚未有心儀之選。”劉備笑道:“權且空置。待覓得良才,再授予不遲。”
“門下官署,又當置於何處。”耿雍再問。
“在宮城北門外,興署寺。”劉備居於北宮。凡事皆可就近通稟。
“喏。”
諸事已畢。門下督鄭泰,遂引服虔入殿。
“拜見王上。”
“子慎先生請起。”劉備伸手虛扶:“請坐。”
“謝王上。”女官捧來坐席,服虔稱謝落座。
“聞先生已著成《春秋左氏傳解》。”劉備笑問。
“正是。”服虔答曰:“故北投薊國,請鄭公轉呈王上。”言下之意,先請鄭玄過目,若無謬誤,再轉呈劉備,以為進身之階。
如前所說。漢時始興“春秋決獄”。有此《決獄工具書》,薊國百官、學子,自當受益匪淺。
鄭玄遂取裝有厚厚一卷絹書的囊袋,呈給薊王:“老臣連夜拜讀,字字珠璣。無一處疏漏。”
左國令士異,肅容上前,捧盤接過,轉呈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