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 歪門邪道(2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69 字 8個月前

二代天師,嗣師張衡,子承父業,於漢永壽二年(156年)襲教,光和二年(179年)正月,羽化飛升前,以“祖傳印劍”付子(張)魯,與妻盧氏得道於陽平山。囑子(張)魯曰:“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國,非孝無以事親。”

也即是說。按照二代目的遺願,天師大位,當傳與張魯。奈何天不遂人願,二代天師“飛升”後,天師道分崩離析,大師兄駱矅,率先離教。先行前往三輔,聯絡信徒,準備舉事。後因行事不密,案發被殺。

朝廷海捕同黨。天師道剩下教徒,被迫無奈,唯改頭換麵,另立旗號。稍後,張角自回冀州,親傳太平道,張修也在漢中,暗播五鬥米道。

一言蔽之。嗣師張衡,非妖言惑眾,暗行不軌之徒。

“駱矅、張角、張修三人,本性純良,天資聰慧。各有專攻。待道法初成,嗣師命其各自下山,遍訪民間疾苦,嘗遍人世百味,以修煉道心,築羽化飛升之基。然而……”盧暒欲言又止。

剩下的事,劉備已能想到:

少年英才,本性純良。初出茅廬,涉世未深。心懷濟世之心,驟然下山,不料餓殍遍地,易子而食。天災人禍,滿眼末世之景。於是悲上心來,怒從心起。奮然造反,欲另造清平盛世。

其中細節,諸如,三人究竟是後天黑化,還是先天不軌。時過境遷,已無從知曉。然聽盧暒所言,可以肯定的是:二代天師張衡,本不願如此。奈何天師道,一分成三。張修本奉命護總教,不料亦違背師命,奪篡大位後改稱五鬥米教。終率眾謀反。

“嗣師自知時日無多,見張修野心畢露,欲行不軌。恐身後家人性命不保,遂心生一計。”盧暒又道。

“令女玉蘭,腹生蓮花,自產天書。”劉備言道:“以為震懾。”

“正是如此。”盧暒再拜:“如此,方保住全家性命。”

合情合理,前後終是呼應。

劉備又問道:“張角後稱‘大賢良師’,與天師分庭抗禮。美人可知,其,何時與‘神上宗師’相遇。”

“乃下山之後。”被夫君喚了聲美人,盧暒當即收拾心情。自登大震關,被大秦聖祭黑暗驅魔,重塑心神。此盧暒已非彼盧暒。記憶猶新,物是人非。先前種種,不過是一段塵封許久,無關痛癢的記憶而已。

“張角何年下山?”劉備再問。

“約於靈帝建寧(168-172年)初,下山傳道。”略作沉思,盧暒遂言道。

“十年傳道,一朝舉事;播亂八州,荼毒天下。”劉備一聲歎息:“一夕斃命,身首異處;遺臭萬年,何苦來哉。”

至於神上宗師身份,先前早已問過,盧暒等人並不知曉。而張玉蘭自“假死歸真”後,潛心修煉,不問世事。尚不知家人下落。

然卻為何被張修所誘。先前,腹生蓮花,自產天書,不就是為震懾,欲奪大位的張修麼?

“待玉蘭送達,美人自當細問,前後諸情。”一切待張玉蘭送達,再說吧。

“賤妾,敢不從命。”盧暒垂淚下拜。總歸是母女連心。

“往後無需過謙。為夫當麵,當省‘賤’字,稱‘妾’即可。”劉備言道。

“妾,謹遵夫命。”夫君情義,在場美人亦感同身受。

劉備隱隱有一種預感。

久懸未決的“神上宗師”之真身,此次“群仙會”時,或當露出馬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