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稱“坎兒井”。乃是一種結構十分巧妙的特殊灌溉係統。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其構造原理: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地,間隔打下深淺不等之豎井;而後再依地勢高下,於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出水口,與地麵渠道相連,將地下水引至地麵灌溉桑田。如此,即可避表層沙土滲漏,又可防長距離輸送水汽蒸發。
自劉備中西域而立幕府。二位府丞,在前人基礎上,嚴格按照薊國施工規範及營造技藝。將西域井渠,發揚光大。引水涵管,皆用硬質陶管。引水入城尚不足夠,還需分潤各家各戶。前院鑿豎井引出,建水塔蓄水。引流鍋爐房。酌情升溫加熱,輸往家中各處。雨汙分流後,肥水經汙水管,排往城外,滋養農田。如此,循環往複。
西域石炭儲量豐富,開采便利。冶煉采暖,皆有大用。薊國營城術,已惠及西域五十五國,各個綠洲城邑。然如群星拱月,居中好大一塊荒漠,棄之可惜。於是薊王便想:沿水路枝津,試行屯田。若將河渠比脈絡。這片製霸西域正中,巨大的流沙枯葉,是否能枯葉逢春。且看薊王能否,回春有術。
眾人隨薊王,逐次看過。各式田地,不一而足。還有用空心磚,砌成一高一矮,前後防風牆,頂部搭建竹棚,鋪設革膜。既防風防砂透光保暖,又可阻斷水汽蒸發。類後世簡易大棚。
各種直指西域的種田技藝,直令一乾人等,大開眼界。
單單透光革膜,竟不下數十種之多。足見用心良苦。
“膜,幕也。”上庠令鄭玄歎道:“此物,先前多用於國人院中藥圃。今日方知,乃有大用。”
“去年,草原各部,共計販入活羊百萬。皆是多年老羊,無從割毛。羊皮多被製成革膜,羊腸用於券鈔封膜。取食鮮肉,醃成蠟肉,煉脂成油,骨粉亦為精飼料。”右相耿雍笑道:“一張羊皮,方二步(約1㎡)。一畝所需,不過四百六十張。”
將作令蘇伯,卻糾正道:“四百張足以。”
“為何?”鄭玄請教。
蘇伯答曰:“膈膜需繃緊,方利透光。故拉伸之下,一畝大田,四百張足以。”
“原來如此。”眾人欣然點頭。
“一年之革,可覆二千五百畝。”左相崔鈞笑道:“此,還隻是羊皮。再加豚、牛等皮,年可製革膜,三萬畝。”
“竟有如此之多。”眾人無不詫異。
上計令陳逸忽笑:“諸君可知,我國三百餘城,一日食豚(豬)幾何?”
“未知也。”此乃上計署所轄,他人焉能得知。
“一萬頭。”見眾人皆驚,陳逸笑道:“須知。國人食豚,遠不及食牛羊。”
話說,後世《東京夢華錄》有載,僅汴梁城一天,便要吃掉上萬頭豬。薊國三百餘城,九百萬口,還吃不過汴梁一城之眾。
日食豬萬頭。以年計,可得革膜,萬八千二百五十畝。若類比後世汴梁,日食十萬頭。以年計,可得革膜,十八萬二千五百畝。無需如此之多。豬、牛、羊,之和,年可製膜十萬畝。薊王便心滿意足。
此事易耳。薊國五萬,隴右二萬五,都護府二萬五。不出二載,便可實現。
上庠令鄭玄,不由誦起荀子《勸學》名篇:“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薊王種田,著實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