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太皇所施美人計,乃“連環美人計”。將時人熟知之美人計,一分成二。先賜婚,再認女。
正因“毒性”不顯,故未能察覺。
今木已成舟,待生米煮成熟飯,血盟自成。然設計薊王,總覺理虧。故封馬氏為“陽(xing yáng)君”。陪嫁一縣之地。戰國時,韓在水北岸築城,從此得名“陽”。陽東有鴻溝連淮泗,北依邙山毗大河,南臨索水接嵩山,西過虎牢通洛陽。地勢險要,交通便利。乃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
得滎陽,即得敖倉。屯糧此地,販運天下。如此,河南糧商,便無需北上薊國,縮短三千裡水路。敖倉本就是城倉。擴建為商邑,轉運南北貨物,亦稱便利。
關鍵是,敖倉據大河南岸。隻需良港建成,薊國水軍暢通無阻。轉運兵馬,登陸河南。兵鋒所指,儘收豫州之地。
此都是後話。薊王需大婚後,方可夙願得償。
薊王大器免成。馬氏雖曾嫁為人婦,然卻有名無實。新婚之夜,恐力有不逮。故鄒氏、杜氏,當伴嫁同寢。即便如此,函園貴人希雷婭,亦令亞馬遜美人嚴陣以待。已備不時之需。
曹節本欲趁機將安素伴嫁入宮。不料卻被養女婉拒。推說,本是馬氏大婚,豈能奪人之美。
女兒心思,老父豈能不知。終歸想風光大嫁,不想不明不白,委身於人。
得薊王許諾。何苗表周慎為右中郎將。
漢初呈秦製,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為光祿勳所轄。署中各有中郎、議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稱“三署郎”。今漢又定,郎官五十以上者,屬五官中郎將,餘分屬左右中郎將。掌宿衛殿門、出充車騎,外派征戰;協光祿勳,典領郎官選舉;有大臣喪,則奉命持節策贈印綬,或東園秘器。
至此,宮中禁衛軍,編製齊備。
左中郎將呂布、右中郎將周慎,並五官中郎將張繡,及羽林中郎將李,虎賁中郎將王越,齊聽命於衛將軍張濟。統領南北禁軍,拱衛宮城。並率城門校尉趙延等,洛陽各部,護佑京都。西園衛,名義上歸屬禁軍,然卻獨立在外。由上軍校尉伍孚統帥,受命於太後。不遵衛將軍號令。
洛陽城外,分駐有輔漢大建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三幕府精兵數萬,再往外,便是洛陽八關都尉。如此裡外裡,三層守護。洛陽京師,可謂固若金湯。
前提是,不出內亂。
若一而再,再而三,禍起蕭牆。今漢當真氣數已儘,神仙難救。
人心不足蛇吞象。
總想以弱勝強,以小博大。利欲熏心之下,鋌而走險者,古往今來,何其多也。
劉備竊以為,以何苗、董重之為人,當絕無此念。
一無才智,二無野心。能穩坐今日之高位,必誌得意滿,再無進取之心。
不得不說。大將軍何進,兵敗身死。利大於弊。
薊王為二家說和,亦為二家擔保。上至三公九卿,下到文武百官。凡有空缺,皆被補全。何董二戚,平分秋色,各償所願。
竇太皇孤家寡人,無欲無求。且有薊王庇護,無人敢動其分毫。自穩如泰山。
薊王此行,可謂功德圓滿。
洛陽百姓皆長出一口濁氣。
常謂“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然薊王高屋建瓴,不謀私利。二戚心悅誠服,少帝言聽計從,百官欣然領命,百姓拍手稱快。自當無往不利。
又謂“扶君上馬,再送一程”。薊王坐鎮京師,待朝政重入正軌,再離京就國不遲。
九九重陽之日。
薊王攜菖蒲酒等重禮,入瑤光後殿,為二宮太皇壽。
太皇設宴款待。午後方歸。
入寢宮小憩,便有何氏來報。言,舞陽君夜宴華雲號,請夫君赴宴。
舞陽君乃太後並何氏生母。恰逢九九重陽,薊王雖已提前送上節禮,卻也不好推辭。
略作思量,這便應允。沐浴更衣,散儘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