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劉備欣然點頭。
入正殿。恩師自立於王座前。薊王領群臣,座下聽詔。
“昔武王受命,太公為師,輔佐周室,以伐無道。是以天下尊之。今大將軍,討九州之逆,伐四海不臣。誅蕭牆之惡,以匡社稷之正朔。勞苦功高,已曆三朝。朕甚嘉之。宜加號‘尚父’。《詩》曰:‘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又聞‘(尚父)可尚可父’也。”
陛下心意,皆在“可尚可父”一句也。
“臣,遵命。”如此懇切,劉備焉能拒絕。
待薊王奉詔。盧司空,又出一詔,卻未當殿宣讀。
“陛下言,輔漢大將軍,總攝天下兵馬。宜將:使匈奴中郎將、使高車中郎將、護烏丸校尉、護羌校尉、護氐校尉、護南蠻校尉,悉數歸於幕府治下。”盧植將詔書雙手奉上:“詔命在此,王上一觀便知。”
少帝之意,不言自明:朕不過‘守成之君’耳,論開拓進取,非薊王莫屬。
若說尚父,不過虛名。此詔方為實授。自此往後,薊王可名正言順,調動天下雄兵。
再加四方都護。守大漢四境之安危,舍孤其誰。
得三代帝王眷顧,薊王如何能反。
殿內群臣亦心有戚戚焉。
薊王遂命中書令,抄錄詔書。布告全國,鹹使聞之。
禮畢。薊王設宮宴,為恩師一行接風洗塵。
盧司空乃薊王授業恩師。客居樓桑多年。今三子皆在國中。長子、次子,各為一城主吏。幼子陪讀嫡長子劉封,於紫淵王子館。薊王用意,不言自喻。
聞盧司空歸國。
國中大儒,齊來相見。
宴罷。婉言謝絕留宿鸞棲館,盧司空與四少師同去樓桑太學壇安居。
大儒陳寔故後,其子博士祭酒陳紀,舉慈明無雙之荀爽繼任。盧植與四人,皆是舊交。且本就是學壇首席。故地重遊,心情自是極好。
華燈初上,遊人如織。太學生夾道歡迎。氣氛熱烈,可想而知。
樓桑繁華,尤勝先前。高樓林立,鱗次櫛比。自開西林大溪地,幾與西林邑,連成一體。再無先前地窄之困。
泱泱大國,上邦氣度。
樓桑四市:夜市、坊市、橋市、後市。雖未新增,卻皆有外擴。尤其蕃邸坊市,擴數倍有餘。坊中另置樂館,置西域歌舞伎。蕃邸更擴建為國邸之一,安置北使。大溪地更有鄭玄門徒千家入住。商業興隆,文風鼎盛。
樓桑乃薊王龍興之地。曆代樓桑令,號薊國首令。樓桑一地,竟有常住人口三十萬餘。直追帝鄉南陽。足見一斑。
話說,天下四都,臨鄉占其一。薊國商都,當屬樓桑。不下王都。
尤其樓桑八景,天下知名。各式薊鈔所繪,皆出樓桑之景。
樓桑五缺,其三猶在。有邑無門,來去自由。亦助推樓桑開放風氣。多年前,還有人憂心,大路通天,終被賊人所惦。如今,薊國橫亙幽冀,溝渠縱橫,水網如織。官道往來,名城據守。清平盛世,蟊賊無蹤。
五裡一郵,十裡一亭,三十裡一驛。驛置最大。其下為騎置,設吏一人,配馬三匹,卒三人。再小曰亭,有亭長一人,亭卒二三:
安置流民、查驗路傳;養護路徑,看護稻田。位卑責重。
層層嚴防死守,換來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