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3 處士橫議(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45 字 8個月前

士大夫清議,引經據典,唇槍舌劍。董重才疏學淺,自當避嫌。

漢時處士清議,稍後魏晉,遂淪為“清談”。

清談分客主雙方,“談士”為主,先抒己見,稱之為“通“;“難者”是客,加以詞辯,稱之為“難“。為深入起見,可經數次辯論;也有談士,自為客主,反複剖析義理,行拋磚引玉。清談結束,賓主雙方,高下立判;若雙方皆言之成理,無分勝屈;則由第三者來評判。

清談時,談士往往“執麈(zhǔ)尾(名流雅器,專用道具)以指劃”,成一時風尚。“盛飾麈尾“,亦成談士象征。

比起稍後,魏晉風骨,口談為樂。時下,當真言之有物,入木三分。

又得黨魁主持。揚名平樂會之機,千載難逢。再加酒不醉人人自醉。口無遮攔,可想而知。

饒是大將軍董重,一知半解,亦暗自心驚。

今乃王允總領朝政。論天下治,如何能不言及。便有太學生,暗記在心。待會後,轉告王允。

俗謂“事不過三”。黨魁一而再,再而三,出言不遜。王允焉能相容。

論到緊要處,便有名士大儒,長嘯而起。一步一句,豪飲步步。正如薊王所言,“喜賀詩就酒,隔壺手自溫”。

董重如坐針氈,強裝鎮定。生怕黨魁醉眼端杯,蒙矓笑問:“大將軍以為如何?”

所幸。直至罷筵,皆無人問津,亦無人顧及。足見舌戰膠著,壯懷激烈。

嘉賓乘興而來,儘興而歸。

景顧趕來相邀:“請大將軍,移步內室一敘。”

“好。”董重這才心安。

比起館中金碧輝煌,內室蓬蓽無華。

黨魁正襟危坐,老目清光,毫無醉意。

“天下何以為治,請張公賜教。”董重先拜。

“大將軍,若為垂衣拱手而治天下,唯化敵為友,收歸己用。”黨魁笑答:“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何,不戰而勝。”董重中下之姿。選賢任能,運籌帷幄,皆不堪大用。謂“量腹而食,量身而衣”。唯“垂拱而天下治”,乃度身而作,最為適宜。

“大將軍為驃騎將軍時,廣募西涼健勇。今,上至衛將軍,羽林、五官中郎將;下至上林苑中將校所轄數千精兵,皆出驃騎營士。大將軍何不令衛將軍等,代為籠絡。將四關西涼都尉,收至麾下。”

張儉所言,董重焉能不知。奈何“邊鄙之人,習於夷風”,貪殘放濫,多疑狡詐。除非許以高官厚祿,否則斷難如願。高官,身為大將軍,董重或可勉為其難。然厚祿從何而來?須知,正因王允,儘收萬歲塢中錢穀,足月發放八關,這才勉強為繼。終歸“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更何況客軍遠來,若無糧草接濟,軍心避亂。亦因手握錢糧,掌控八關十萬兵士,生死存亡。故王允有恃無恐。

董重苦無積財,如何大肆籠絡。

慮及此處,董重又問:“然,如何施為?”

“時大將軍何進,攻打南北二宮,火燒永樂。後積銅運上二崤城,於錢堡重鑄四出五銖。皆錄入太皇名下。”張儉笑問:“不知,然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