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8 天下治術(2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530 字 10個月前

薊王笑道:“五經博士,豈可為三百石長。”

“可加‘太中大夫’,秩比千石。領文成長。”耿雍再進良言。

薊王心中一動:“莫非,餘下首陽、蘆州二縣,亦出荀氏子弟。”

“主公明見。”耿雍笑道:“荀紹,字公承,荀衍之子。荀閎,字仲茂,荀諶之子。二人皆為太學生。三百出仕,正當其用。”

“可也。”薊王從諫如流。荀氏子弟,足可托付。徵辟與察舉,相向而行。乃時下最重要的舉才手段。所謂“因才施用”。薊國大儒學,源自荀子。論家學淵源,荀氏一族,獨步時下。尋常人等,如何能及。誠然,孤掌難鳴,獨木難支。待《薊國大百科全書》編纂畢,國中五學門生,皆研習日久。薊王當開科舉之先河。

《大百科全書》,將包括王學在內的,大漢經學門派,融會貫通,兼容並蓄。且書錄經文,皆由儒宗並國中大儒,比照先帝禦賜薊王蘭台藏書,逐字勘定。其準確無誤,堪比《熹平石經》。經文注解,亦由儒宗並大儒,通力而為。斷不會望文生歧義。諸家精要,悉數保留。並與彆家對照。所謂“相得益彰”,“相形見絀”。孰優孰劣,一目了然。便有眾說紛紜,高下無從判定。亦交由學子,自行頓悟。

如此一來。類比後世高考:選擇、填空、理解、作文。皆有據可考,有的放矢。隻需出自薊國五學,當可最大程度,摒棄門戶之見。

須知,大漢經學治國。學好經文,乃為良吏之基。比如《春秋決獄》。凡能領會《春秋》之精要,斷案決獄當無往不利。

為何?

原因很簡單。大漢經學之奧義,便是自下而上,“最廣泛道義”的“書麵注解”。

時人,隻需依據經文所言,循規蹈矩。為人行事,雖有參差之彆,然斷不會有失偏頗。時下,五胡尚未亂華。後世皇朝,無論漢化胡人,亦或是胡化漢人,尚未假宗教愚弄百姓:蠅營狗苟,說一套,做一道,人前人後兩麵皮,官字上下二張口;權術詭詐、黨同伐異,男盜女娼、假仁假義,狼狽沆瀣、烏煙瘴氣。

一言蔽之,人心不古。

死讀聖賢書,反淪為笑柄:愚不可及也。乃至於,聖人之書,於官場、市井,宮廷、家宅,全無用處。空口白牙,說話權當放屁。

又何來,生死契闊,一諾千金。

所以,後世皇朝,稱文學,隻用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順帶吟詩作賦,充作進身之階,代寫家書,聊以糊口,僅此而已。唯漢時,稱經學,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術。

二者,切莫混為一談。

安昌郡先立,亦無不可。稻收如火如荼,暫擱朝會。薊王遂傳命少府,先行製詔。待顆粒歸倉,再公之於眾。不遲。

國事畢,薊王設宴款待左右國相。酒足飯飽,二國相乘官船返回王都。國事繁忙,不敢有一日之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