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南北俱全(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80 字 8個月前

</p>

歲末將至,辭舊迎新。

恰逢王子館會。大儒雲集。言及叔侄相爭,天下大勢。便有座上賓慨歎,自武帝,遠矚高瞻,化繁為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待光武中興。悠悠數百年,王國始有興衰。為何唯我薊王,興大儒學。開明文風,不興黨錮。

與會嘉賓,眾說紛紜。然卻莫衷一是,無有定論。

於是求問儒宗。

儒宗不答反問:俗謂,北人善馬,南人善舟。我薊人如何?

在座大儒,麵露得色:我薊人,舟馬俱善。

儒宗言道:前漢時,涿縣多匈奴歸義侯國。漢胡雜糅,漸成一家。稱兄為“哥”。亦出鮮卑語。

見坐上嘉賓,各有所思。

儒宗又道:我主雖世居涿郡,地處北疆。然論及高祖,乃出淮泗。淮泗,南北之分水也。既見善馬北人,亦見善舟南人。風俗更糅南北之合。知南曉北。且無非南即北,地域之彆。故我主,天命所生。生於漢胡雜糅之地,身攜淮泗高祖之風。天時、地利、人和。彙聚一身也。

滿座高朋,心悅誠服。

兼容並蓄,開闊胸襟。非開明之主,不可為也。

話說。漢家帝王,半數出淮泗。必有其原因。

不愧儒宗。眼界之高,我輩難忘項背。尤其執掌《薊國大百科全書》編纂。所謂為國秉筆,著書立傳。先前多以為,不過榮耀傍身。如今再看,其利之大,恐遠超著書本身。

如今太學所授,皆出大百科定稿。除儒宗外,四少師、盧少保、陳祭酒等,國中大儒,皆鼎力相助,樂在其中。又豈是一時興趣使然。

恰逢王子館會。便有大儒求問,主公編纂《大百科全書》,意欲何為?

聞此問,與會嘉賓,皆落杯。

儒宗遍視眾人,笑言道:國之大典,道義之書也。

便有名儒,聞弦歌而知雅意:莫非,此乃取士用賢之書也。

儒宗含笑點頭:然也。

將聖賢之道,彙於一書。尤其自始皇帝焚書坑儒,百家殘缺。後經曆代增補,乃至真偽莫辨,眾說紛紜。今欲合並諸家,去偽存真。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或有人言。世上留存,若不知真假。何不開先秦大墓,槨中求真。此舉,徒勞無益。隻因紙張及印刷術未曾出現前。所有竹書,皆是手工抄錄。人為筆誤,乃其一。保存參差,為其二。更有甚者,因學術之爭,多有刪減乃其三。且墓主人身世若何,是否出身百家,皆存疑乃其四。更有諸多不利因素,不勝枚舉。且盜墓求書,有傷天和。時人深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不可有傷天和。

既如此,當如何去偽存真。

謂“一氣貫通”。結合上下文意,及百家所述精要。注解,乃唯一途徑。

非國中鴻儒不可為。即便儒宗,定稿前,亦需將手稿遍傳四少師,及陳子等,國中鴻儒。如此謹小慎微,隻因茲事體大。“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絕非危言聳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