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摩梨國,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米德納普爾(midnapore)之塔姆**(tamluk)附近。東晉法顯《佛國記》有載:“(瞻波國)從此東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國,即是海口。”東晉義熙五年(409年),法顯由此循海道,赴師子國。唐代譯作“耽摩栗底”或“耽摩立底”。
時下,多摩梨帝國,正扼枝扈黎大江口。
“多摩梨,國立何處?”
知薊王必有此問。達光瑪展王,遂取《山南山川地形圖》相示:“王上且看。”
因泥沙淤積。枝扈黎大江口,藏身於殑伽三角洲中。洲中枝津縱橫,散亂無常。若非熟知洲中水情,斷難通行。更有甚者,往來商船,多是扶南大舶。並無大漢白波樓船通行。其主航道,究竟何在。乃洲中各國,不傳之秘。焉能讓域外大國,輕易知曉。自薊王立殑伽港以來,港長萬震,便數遣船隊,入洲中尋覓。奈何一無所獲。今薊王引十萬大軍,跋山涉水,遠赴**。人吃馬嚼,耗費無度。山南諸國得以,窺見薊王攻滅身毒雄心。今更約為兄弟之邦,全無後顧之憂。於是,再不藏私。將洲中隱秘,列國詳情,悉數告知。
隨瑪展王落指處。薊王眼中,一閃利芒:“洲中可有水路,通白波樓船。”
“有。”諸王異口同聲。
“若逆江而上,可通央恰布藏布江乎?”
“可。”諸王擲地有聲。
“甚好。”薊王這便定計:“先滅大秦婆羅門國,再滅多摩梨國。”
“王上明見。”竹隅女王言道:“大秦婆羅門,乃身毒婆羅門種,東遷所立。國人端正長大,衣服車旗擬儀中國,故外域謂之‘大秦’。其國,宗事天神,不信佛法。故自佛興以迄於今,尚未建立伽藍(寺院),招集僧侶。其有淨信之徒,但竊念而已(即便有佛門信徒,亦暗中禮佛)。天祠數百,異道數萬。”
言下之意。此國,乃身毒婆羅門,與‘大秦人’共立。且“宗事天神,不信佛法”。
“秦人與婆羅門種,共主一國。且不信佛。”薊王心中一動:“其王,種出何處。”
“如國名,乃是婆羅門種。”竹隅女王答曰。
薊王有所不知。四大種姓,並非源自佛教。而是雅利安人首創。在後吠陀時代(前1000~前600年)形成,又稱瓦爾納製度。更有甚者,自阿育王一統身毒,後世多有帝王,限製、取締佛教。驅趕,乃至殘害佛教徒。後世,佛門絕跡,被印度教徹底取代。
時下,大秦婆羅門國,所奉“異道”。後世稱為“婆羅門教”。傳說,比佛教更加久遠。亦傳,乃佛教雛形。
總之,不信佛,不禮佛。
更有甚者,因與諸夏方國一衣帶水。大秦婆羅門國,多仰慕漢家風貌。
薊王竊以為。之所以,在身毒邊境,有此一國,特立獨行。亦是地域政治所決定。夾在二大文明之間,唯有左右逢源,不偏不倚。家國方能,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