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海內之道(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01 字 8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自開大航海。

北都臨鄉,漸成天下中樞。薊王以為,因有渤海之利。

渤海,今為薊國內湖。經由東境諸良港。可舟行天下。逆入巨馬水,千裡薊國渠,通連國中五百城港,並四瀆八流,內外循環水路。

墨門機關術加持。造船術,突飛猛進。薊國白波樓船,正分批入各港船塢,加裝清鋼龍骨。清鋼龍骨,乃金烏船宮所裝清鋼龍脊,剔除肋骨,隻留大骨之簡易版。即便如此,載重亦數倍先前。

稍後,木蘭大舡,亦將加裝清鋼龍骨。話說,加裝並非改裝。類比船殼加裝搪瓷護甲。乃是於木質龍骨外,包裹“清鋼龍骨節”。再由一截截骨節,組成整條龍骨。並非赤紅鋼水,一體澆築。龍骨節構造,取自蛇骨。再輔以機關術,打造成“龍骨”。換言之,清鋼龍骨,乃是機關器,非但,合零為整,便於安裝。且無需拆除船殼,吊入船內底艙,便可施工。

類比後世,外骨骼裝甲。薊王將清鋼龍脊,亦或是清鋼龍骨,稱之為“內骨骼裝甲”。類比蛇骨,清鋼龍骨,剛柔並濟。與木質船殼,相契合。乘風破浪,遠涉重洋。時下,無往不利,無可匹敵。載重激增,船速必然下降。然運力數倍於先前,足可補船速之失。

更加木蘭舡,大如市井。日夜兼程,便利起居。途中更有諸多良港,可供停泊,補充水糧。更加,累年船居,漂泊水上。故於船人而言,迅捷與否,並無不同。何況,一次來回,足比先前數次往返。僦費亦水漲船高,數倍先前。木蘭大舡,一裡五錢。饒是如此,海內客商,爭相僦船。一艙難求。亦助寄艙券大興。

後世之所以將,橫貫東西大陸商道,稱為“絲綢之路”。運力不足,絲綢輕飄價高,是其一。輾轉數月,乃至經年,路途遙遠,酷熱奇寒,生鮮易腐,為其二。然自木蘭先鋒,縱橫七海。沿途港津,皆可販賣。更加清鋼龍骨,倍增運力。使得東西大陸,大宗商品往來,成為可能。譬如稻穀、美酒、石料、石炭、機關重器,皆可販賣。漢家風物,廣輸七海。影響力,與日俱增。

生生將,沿途部落文明,抬升至封建時代。不出薊王所料,奴隸貿易,於紅海沿岸,悄然興起。正如多年前,西域都護府,奴隸貿易大興。都護百城,數百萬眾。多是域外奴隸。更有舉國販入,立為公社、乃至邑落。小國之君,或為邑君,或為社宰,不一而足。曆經十載,多已向化。

各處綠洲,圩田大興,兼有農牧。蒲桃酒、白疊布、玉石瑪瑙等,西域名產,廣輸薊國。先前,薊王調萬餘西域屬吏,入豐州治政安民。足證綠洲熔爐,此名不虛。加之,薊王與貴霜王,約為兄弟之邦。西域商旅,出蔥嶺以西,可經富樓沙,轉入豐州。順下信度河,渡海可達條支,稱貴霜條支道。順下枝扈黎大江,可入豐州。再經兩歧三通:由江曲港,北上大章道,續接上下昆侖道,可入賜支都護府,叫羌身毒道;東航央恰布藏布江,走竹隅道,可達山南諸國,再入巴蜀,喚蜀身毒道;南下大秦道,可達黃支國、已程不國,或經殑伽港,過頓遜海渠,舟入象林港,乃南海道。經象林港北上,泊入泉州港。為內海道是也。

以此類推。出泉州港,沿半島珠鏈,北上大淩港,當是北海道。出泉州港,過州胡,穿對馬,入博多港,稱東海道。繞行築紫列島,順下荒洲諸港,乃至葉調等國,便是外海道。

沿途港津,星羅棋布。或歸幕府,或歸封國。皆出薊王治下。天下雄兵,除並涼之人、匈奴屠各、湟中義從、八種西羌。又添,挹婁廬士、築紫蛇兵、荒洲山夷、嶺南犀甲、象林象兵、方國開山,不一而足。

薊國精銳,諸如,白毦精卒、無當飛軍、麴氏先登、鮮卑王騎、西烏鐵騎、安次突騎、鼉龍騎、虎步營、飛翼衛、陷陣營等,皆聞名遐邇。

另有屬國強兵,烏桓突騎,高車遊騎等,自帶,天下有變。薊王一聲令下,便可群起響應。席卷中原,定鼎神器。不過彈指一揮間。

夏日炎炎,暑氣漸起。“雪藕調冰,浮瓜沉李”。九重錯落薊王宮,重簷寄景,壁隔山水。清熱消暑,身心俱爽。

薊王“逢婚必媵”,早錄《薊法》。

北宮易遷東殿二重,上元、雲華,二妃殿。

二妃,初為人母,產後體虛。謹遵華貴妃醫囑。修身養性,四時滋補,兩耳不聞窗外事,更不出宮門半步。

時,王母遣使覲見,求立靖陵司金館。西王母所求,薊王無有不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