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諺曰:“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曹孟德軍令:“力攻承光,漢室除穢”。
所謂,“力攻勍(強)敵,無長幼之禮”。言下之意,全力攻取,枉顧君臣之禮。之所以,無所不用其極。隻因欲為,漢室除穢。曹司空軍令,言下之意,董侯來曆不明,非出漢室,枉為人君。既無人君之實,何須兼顧君臣之禮。天才本站地址:https://
曹孟德,畢竟梟雄之姿。
司空將令,其意如何,因人而異。
譬如此時。竇太皇以為,謂漢室除穢,言指誅滅二董:“王上言,端午之亂,另有首謀。又傳語曹司空,天子無辜。必有萬全之策。”
“恐不及也。”董太皇悲聲言道。
皇英署長孔螢,又言道:“漢中驃騎大將軍張濟,已率軍出屯南陽。”
“王上,何所言?”竇太皇似有所悟。
“王上無言。”孔螢如實作答。
董太皇悲從心起:“曹孟德,必與漢中苟合。欲假史侯,除董氏也。”
竇太皇,亦如此想:“王上,何故無言。”
孔螢才女出仕,位居次闈之首。這便試言道:“許,曹司空乃至交。故王上,無言。”
“然若首謀,真乃史侯。曹孟德,中計矣。”竇太皇慨歎。事到如今,唯尋鐵證如山。可令曹孟德,回心轉意。否則,董氏滿門橫屍,董侯亦難獨存。史侯奸計得逞,取董侯而代之。
靈輝大殿。
聞漢中大軍順下漢水,出屯南陽。曹孟德,傳令力攻承光。薊王遂專開朝議。國相、謀主,悉數與會。
“漢中十萬大軍,皆出西涼諸將。”右相言道:“自南陽毀於大水,百萬民人悉遷國中。郡下幾成白地。劉鎮南,雖命人修繕南都,奈何苦無人手可用,至今未能大興。史侯遣驃騎大將軍張濟出屯,荊州舊地。必先與劉鎮南陰合。”
“右相所言是也。”薊王亦如此想:“公達既已傳書文若。言及,端午刺客,另有其人。孟德,焉不疑史侯?又豈與漢中苟合。”
“主公,明見。”中丞賈詡,為薊王解惑:“曹孟德,素多疑。與史侯苟合,不過權宜之計。欲吞漢中千裡沃野,並十萬西涼精卒。立麟子為帝。”
“史、董具廢。”薊王一語中的。
“然也。”不愧謀主之首。賈文和,早已窺破天機。
慮及曹孟德為人,薊王歎聲言道:“不料孟德,亦將孤,算計其中。”
略作思量,左相亦不禁慨歎:“曹司空,知主公,必難拒也。”
彼時,二宮太皇,攜逐鬼童子並《起居遺詔》北上。欲命薊王,河北立帝。不料尚未成行,便為何後劫走。董太皇痛不欲生,急血攻心。乃至臥床不起。無貴子,如何奉先帝遺詔,立為漢帝。
須知,《起居遺詔》,言之鑿鑿,傳位王美人貴子。董太皇,痛失貴子,唯將此詔,權且作罷。束之高閣。
豈料,人算不如天算。賊臣董卓,廢長立幼。才有今日,史董之爭。
王太師總朝政時,便有撥亂反正之意。隻因薊王不欲,再生枝節,折損漢祚。故使董侯,稱帝至今。
今,曹孟德,居司空大位,總領甄都朝政。若攜百官,“撥亂反正”。西迎史侯入甄。假史侯之手,儘屠董氏滿門,並廢董侯帝位,此其一計。待尋著董女並食母,揭破史侯刺曹嫁禍之謀,史侯攜重臣,東都甄下,好比自投羅網,曹孟德再廢史侯,易如反掌,此其二計。
國不可一日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