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慨歎:“甚哉,水之為利害也!”
前漢水利,後漢多有坍廢。各地雖有枝渠開鑿,然不及前漢多矣。今漢三興,皇上已命京兆伊,疏通諸渠。輔以機關之利,重現關中之盛。
薊國月起十萬樓台。待東境大建皆畢。百萬能工巧匠,青壯健婦,必齊奔關中。重整河山,以待皇上三載君流,期滿而歸。
彼時,當有千萬薊人,徙入關中。為季漢開朝之民。
為彰京兆伊劉陶,守土安民之功。皇上詔命,加太上九卿之“大宗伯”。周時為春官之長,掌邦國祭祀、典禮等事。前漢,職比宗正,掌宗室之事。酒雄劉陶,乃前漢淮南厲王劉長次子,濟北貞王劉勃之後。沈勇有大謀,不修威儀,不拘小節。與皇上同出,前漢宗室。
守西都多年,功高勞苦。今受封上卿,領太上皇廷,萬石高俸。亦是眾望所歸。
太上公卿,大位空懸。先拜大宗伯,劉陶一人。皇上之意,不言自喻。
此舉可比“配享太廟”。先立宗室,再分君臣。
因上卿之上,還有上公。故太上皇廷,亦改稱呼。
“諸位”,乃指二千石。“諸卿”,乃指上卿。“諸公”,乃指上公。比二千石以下,除郎官,不見太上朝堂。太上公卿,人數不限,德者居之。如四少師,皆為上卿。
後漢,季漢,涇渭分明,鴻溝初顯。
後漢諸侯,雖享食祿,家傳不絕。然再行分封,必出皇上家門。皇上有言在先,除嫡長子並長公主外,諸皇子,皆分封海外。子繼父業,焚儘蠻荒,向化蠻夷,早成漢土。
又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甄都朝野,知董侯出身,無不彈冠相慶。正因皆為季漢之臣。江東合肥侯,心慌意亂,坐立不安。乃因為後漢之君。故大將軍袁紹進言,認祖歸宗。絕非權宜之計,乃上上之策也。
隻需身入,太上皇門。合肥侯最不濟,亦可得郡王大位。
且皇上幸七日不絕,董太皇必有寵。此時不上表,乞入家門。更待何時。
楚都壽春。
細觀合肥侯親筆手書。車騎大將軍袁術,陰晴不定。
江東使節窺見,亦屏氣凝神,不感多言。
“大將軍亦有三子。”有頃,袁公路不置可否:“何不擇其一,聘娶劉景升女。”
“這……”江東使者,斟酌答曰:“大將軍慮,車騎大將軍,與劉景升,‘輔車相依’也。”
畢竟,淮南與江夏毗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