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臉紅心跳 金堤 6511 字 11個月前

試想,如此天差之彆的收入懸殊,他們油田人不想好過不想富裕也不行啊!

油田上聘請的外國專家,工資在當時也許就數以萬計。人家掏出十元錢,比一個老百姓掏出一分錢都容易萬分。也許在他眼裡,那兩根白蘿卜要遠遠不止值十元錢哩,他還感覺得了一個大便宜呢。

以至於中原油田剛剛成立運行,全國四麵八方的人都呼啦啦地蜂擁而至向了這個一度寂靜、偏僻、古老的地方。這裡一下子熱鬨喧嘩起來;新陽成了一個新的趨之若鶩的淘金之地。

離油田近,被油田占去了大部分土地的老百姓,迫不得已開始種植大棚蔬菜。

這些缺地農民種菜的收入,反而比那些地多隻種糧食的農民收入不知要高出多少倍。真的是一畝園十畝田。

這些村莊的農民,依據地利之便,很多家庭一下子都成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令人眼饞的萬元戶行列。

中原油田猶如一支興奮劑,打在人身上都氣血噴張,促使人爭先恐後地去掙錢,去拚搏,去奮鬥。

很多農民的眼光也開闊了起來,拋棄過去無知淺陋的見識,都千方百計依靠油田做起了發財的夢想。

誠然,這些人中的腦瓜靈活經營得法者,不少都成了身價不菲的大富翁。

當地人的觀念也都跟著時代的節拍在飛快地轉變,扭轉,不再仍舊封建落後,扭扭捏捏,遮遮掩掩。

姑娘和小夥都大大方方起來。很多長相俊俏嬌美、風姿卓越的農村漂亮女孩,也嫁給了油田上的職工成了油田上的家屬。油地一家、油民一體的格局,逐漸在那個時代拉開了序幕。

各種為油田服務的行業,也都雨後春筍般在油田周圍林立了起來。

中原油田成了人們追逐夢想發家致富的所在;凡是能和油田扯上關係的地方,都能沾到這個大型國企這樣那樣的便宜。

不過,程戩所出生的沙灘村卻沒那麼幸運。

沙灘村處在金堤的南邊與金堤hb邊的狹小地域之間,恰如其分地說,是處在一個夾縫當中。

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北隔著長堤,南麵阻著大河,人家油田上也根本不在沙灘村周圍打井眼或者建什麼單位。

雖然沙灘村離北麵的井下作業公司隻有三四公裡,離東麵的采油二廠和南麵的采油一廠都不足十公裡,但卻委實沾不上人家油田上的一絲好處。

說一點好處沾不上有點言過其實,也有那麼幾次有限的機會沾點油水:每年冬季,中原石油勘探局的勘探隊會到沙灘村周圍做勘探工作。眾多的機動車輛會在結凍的田地裡來回地放炮、打眼。那些密密麻麻的勘探電線布置得像蛛網一樣,縱橫交錯在村莊內外。

油田上會給村裡補償一些錢——軋了百姓田地的補償費——一點有限的錢財而已。

還有令人苦笑一個,就是勘探隊裡隆隆的似打仗一樣震耳欲聾的放炮聲,有時會把那個時代老百姓的本不堅固的土坯房給震裂開縫,把本不粗大又被蛀蟲侵蝕啃咬得不再結實的梁椽給震斷。於是油田上也要理所當然、責無旁貸地給受到損失的百姓以相應的賠償。

油田上的後勤人員會在村乾部的引領下,到一家家受到損失的百姓家裡去勘探實情,並用個小本本記下哪家的檁條被炮聲震裂了多長的口子,哪家哪家的土牆被震裂了多長多寬的口子……依據破壞的程度給予適當的補償。

當時的老百姓都知道油田財大氣粗,富得流油,人間的財神爺。於是乎,能沾點便宜就得沾,不沾白不沾,哪怕就是看似耍賴也要討點便宜。

當時人都窮的叮當響,穿得爛乎乎,補丁摞補丁;吃得是稀拉拉的玉米糊;手裡從不舍得花掉的有限可憐錢鈔,也是被摸來揉去的弄成了皺巴巴黑不溜秋的臟紙片。哪有人見過支楞楞明晃晃的嶄新鈔票啊!看到油田上發給受害者手裡的那些嶄新的一元或者五元的錢鈔,那是控製不住的激動啊,深信不疑地滋生出這錢到了手中就能多買些東西的奇特幻想。所以能有借口向油田上多賴點那必須的多賴點。

當時還是小屁孩的程戩清楚地記得,他家的破土屋西邊一間那根彎曲的檁條好似被震裂了那麼一點點,他娘就風風火火地把忙得不可開交的村乾部連同油田上的工作人員攔到家裡,指著那誰也看不太清楚的裂口要求人家給予賠償。

油田上的工作人員好像說了句損壞得不怎麼厲害的話,他娘就不依不撓地據理力爭,大聲說多厲害是厲害,要房子塌了才算厲害嗎;纏得油田上的工作人員沒一點法子。

這時村乾部也幫著打圓場,說檁條既然有些裂紋、鬆動,就應該給予適當補償的話。村乾部都是一個家族的爺們兒,當然會幫著本村的百姓說話。

油田上和地方上打交道的人應該都是厚黑學的專家,更知道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既然村乾部發了話提出了建議,於是他們就毫不遲疑地記下程戩他爹的姓名和房屋的受損害程度。

至於後來到底補償了他家多少錢,程戩過後就把這事給忘了,也沒想著問。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