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in·(2 / 2)

鍍金歲月 蘇淺淺喵 6650 字 10個月前

那張照片的拍攝昭示著喬治·斯賓塞-丘吉爾與普威爾市長之間辯論白熱化的開端——

一邊是在泥潭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狐狸,是埃爾文見過的將見風使舵這一招發揮到極致的政客之一,整個下午,每當喬治·斯賓塞-丘吉爾話語觸及了他的核心,他便避而不談將話題轉移到其他方麵,即便埃爾文也在一旁用刁鑽尖刻的問題圍追堵截對方,普威爾市長仍然有辦法在不承認任何錯誤的前提下,像一條濕滑的鯰魚一般從包圍中溜走。

然而,任何目睹了那場演講——亦或是辯論的人,都知道普威爾市長的名聲已經在這場辯論——亦或是演講後一落千丈了,他的拒不承認或許能為他留住一部分毫無判斷能力的選民,數量上卻無法幫助他取勝。

而另一邊則是年輕氣盛的所謂先鋒,埃爾文當然不會相信對方聲稱的,將普威爾市長邀請來時是計劃外的產物,在他看來,喬治·斯賓塞-丘吉爾的這一場演講顯然就是衝著普威爾市長而來的,不管是在這之後的,以鐵板釘釘的證據向旁聽的群眾揭露了對方是如何使用了虛假的數據捏造自己的政績,還是結尾那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無疑招招都打在普威爾市長的要害上。倘若要用戰術來解釋的話,就如同奧地利的阿爾文奇將軍與法蘭西的拿破侖一戰,經驗終究輸給了策略。

對此,埃爾文在他的報道中如此評價道:再大的嗓門,再精確的數據收集,再犀利的言辭攻擊,都無法掩蓋丘吉爾先生的稚嫩和天真,倘若說有任何伍德斯托克的居民會為他投票,那也是看在他那張清秀麵龐與顯赫姓氏的份上。普威爾市長在這一次的選舉中做出的唯一貢獻,便是為丘吉爾先生提供了足夠準確的評價——在毫無任何實績的支撐下,他的競選理念的確非常地不切實際與理想主義。諷刺的是,大多數曆史學家都認為,補選才應該是英國選舉的浪漫所在,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為人們刻畫了一副小而曲調主義(quixotic)的政治藍圖,意義就如同在漫山遍野人為栽種培育的玫瑰花中發現一束野生風信子一般。

“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我的讀者們,儘管你們可能會從丘吉爾先生抨擊普威爾市長的部分感受到正義的快感,同時也被他顯然是經過了千錘百煉的演講稿而打動,丘吉爾先生贏得這場選舉的幾率仍然低之又低。不過,想必自由黨的候選人此刻正在絞儘腦汁地思考該如何感謝丘吉爾先生,因為他的演講——除了暴露出所有他最為致命的弱點以外——的確摧毀了伍德斯托克選區最有可能獲勝的候選人,普威爾市長。”

當然,公平起見,他也摘錄了一部分喬治·斯賓塞-丘吉爾的演講。

“來吧,伍德斯托克的人民們,你們已經被困在貧窮,落後,無知中太久,是時候讓你們明白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不要因為這隻是一個小村莊,而自己又不過是卑微的英國農民,就以為你們今日所作出的決定無關緊要。當有一天,那些執筆的記錄者們回過頭,你便會聽見他們說,原來曆史是從伍德斯托克這兒開始的——普威爾市長評價我的渴望能為你們做到的事情不切實際,難道你們就這麼相信了這一點,如同你們相信他說自己複蘇了伍德斯托克的經濟,然而有一半的居民的生活仍然貧困無比,無數孤兒寡母就像艾格斯·米勒與她的母親一樣得不到照料,是這樣嗎?

“我親愛的人們,告訴我,你們辛勞工作是為了什麼?你們忍受著日複一日的病痛,操勞,疲倦,又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提高英國的本地農產品價格,好讓大家都再也吃不起任何食物嗎?是為了再次加重稅收,卻發覺自己的生活根本無法因此而迎來任何的改善嗎?不,你們隻是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希望能讓自己的孩子在更加富裕的環境中成長,僅此而已,難道你們不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付出一切嗎?

“然而,想想看,倘若當你失業,當你得了重病,當你無法再帶回足夠的收入時候,你的孩子會被從學校中趕出,你的妻子無法得到任何補助,你的家庭將會遭受滅頂之災,然而你卻根本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導致讓你在這個社會上孤立無援。像普威爾市長那樣的人告訴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稅收為你這樣的人提供福利,是因為英國沒有保護本地農產品的價格,是因為有太多的殖民地人口搶走了你的工作,於是你們相信了,你們滿懷希望地將手中的選票投給了他們,期望能看到他們改善你們的現狀,於是你們的確發覺稅收加重了,的確聽說糧食關稅提高了,的確看到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撐家庭開支的崗位增多了,然而你們的處境仍然很悲慘。可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來告訴你們為什麼了。

“我會告訴你們為什麼。

“因為那些所謂的不切實際的追求——醫療,教育,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恰恰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你們的生活。”

埃爾文默默地將這一整段又讀了一遍,刹那間,伍德斯托克民眾幾乎要將教堂屋頂掀翻的叫好又震耳欲聾地重演了一次,幾乎讓他沒有分清回響在自己耳邊的究竟是叫嚷聲還是鈴聲,所幸,他及時清醒了過來,趕在第四聲鈴聲響起以前掛斷了電話。

幾分鐘後,他拿起了聽筒,“穆勒少校?”

“馬克西米利安,詹姆森爵士企圖以武力推翻德蘭士瓦政權的行為失敗了。從現在開始,你的任務改變了,我們勢必要挑起英國人與布爾人的第二次戰爭。”

作者有話要說:  . 相當於英語的“well”。

②. 曆史上真實存在的過的,自1889年成立,隸屬於德意誌帝國總參謀部下的軍事情報分局,其第三部專注於海外情報收集與間諜部分。因為沒有找到任何有關的翻譯,我就隻能自己音譯來翻了。

------------------------------

背景科普:

1884年,探礦專家在德蘭士瓦共和國(南非的一個小國)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蘭德金礦,圍繞這個金礦的收益引起了英國人與布爾人之間的矛盾,1896年1月,英國殖民政治家詹姆森爵士企圖在約翰內斯堡發動一場qi|yi,但是失敗並被捕了,這件事極大地惡化了英國與德蘭士瓦之間的關係(還有與德國的關係,因為德國支持德蘭士瓦),並且成為了第二次布爾戰爭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