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 / 2)

基本上每個村子,都會有這三座作坊,就算湊不齊三家,一家兩家也總是有的,這樣生活才會方便。

徐家村人口少,就隻有一間粉坊,但他們徐家村的粉坊做出的粉絲卻是遠近聞名的好吃,所以每到年節的時候,過來徐家村買粉條、粉絲、粉皮的人就會絡繹不絕。

徐元海去粉坊,沒有帶錢卻去地窖裝了一大麻袋的地瓜,也就是學名為紅薯的一種粗糧。

那一麻袋地瓜分量不輕,徐詩夢幫著她爺爺往自行車後架子上抬的時候,感覺這一麻袋地瓜最少得有一百斤。

把地瓜固定好後,徐老漢踹開車梯/子,推著自行車帶著大孫女往粉坊的方向走去。

徐家村的粉坊位置在村口第二家,院子很大門口位置寬闊,可以停下四、五輛大馬車。

經營粉坊的是徐宏遠,算起來和徐詩夢的爺爺還是五服之內的族親,雖然對方的歲數並沒有比徐元海小多少,卻要喊徐元海一聲老叔。

徐詩夢對徐宏遠家並不太熟,因為他們家沒有和徐詩夢年齡相近的女孩,他們家四個孩子,兩個已經上了初中,還有兩個懷裡抱,都是徐詩夢上下夠不著的歲數。

進了臘月粉坊這邊的生意特彆好,徐宏遠家大院的門口停了很多的自行車,都是過來買粉絲的。

徐元海把車子停在對方家門口,向著裡麵喊了一聲,沒一會一個看起來四十出頭的中年漢子就聞聲找了出來。

徐老漢向著那個男人說道:“詩俊,幫著把地瓜抬進去過稱。”

年齡大輩分小的徐詩俊聞言快走幾步,和徐老漢一起將那一大麻袋的地瓜抬進院子。

徐宏遠家寬敞的院子裡晾曬著一排又一排的粉絲,各種粗細的都有,有些顏色深一些,有些顏色淺一些,陽光穿過那些半透明的粉絲,晶瑩剔透的,仿佛茶色、乳白色的水晶簾子一樣特彆漂亮。

徐詩夢猜測那些粉絲之所以顏色有深有淺,大約是因為製作粉絲的時候使用了不同的原材料,她剛才瞧見有人是帶著綠豆過來的。

院子右側的一個水缸的旁邊,放著一台地秤,就是那種像個小拖車一樣,秤盤很低幾乎拖地,秤盤的後方連著秤杆,秤杆上有一個可以撥動的尺度表,聯動這一個小托盤,秤砣則是那種大小不一,圓形的一側留著缺口的看著很像月餅的鐵餅。

這種地秤使用的時候,隻需要把物品放在貼地的托盤上,把秤砣有缺口的那一側掛在聯動的托盤上,撥動尺度表就可以了。

徐老漢帶過來的那些地瓜上稱後,徐詩俊熟練的掛上秤砣撥動尺度表,當製度表不在晃蕩趨於平穩後,他看了一眼斤數說道:“九十八斤半,就算一百斤,老爺爺,你到後院挑粉絲去吧。”

徐元海聞言帶著小孫女就往後遠走,而之前隻是在粉坊大門口路過,從來沒進來過的徐詩夢好奇的問:“爺爺,我們買粉絲不用花錢,可以直接用地瓜換嗎?”

“是呀,以前作坊這邊總缺原料,花錢都買不到,而人們手裡有原材料卻又缺錢,所以不管是粉坊、豆腐坊還是榨油坊都接受用原材料換成品,這樣其實兩邊都更合算,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直接帶著東西過來換東西了。”

“那咱們帶過來的地瓜可以換多少粉絲?”徐詩夢又問。

“宏遠這邊給村裡人的換法是十斤地瓜換一斤粉絲,這是咱們的親情價,彆的村可沒有。彆的村要是想換,就得往上加斤數。”

徐元海說著繞過前院那一排排的晾曬杆和住人的房子,繞到了後方,這裡是粉坊作坊的所在地。

這是徐詩夢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近一處工藝小作坊,她站在爺爺身後好奇的左右張望,希望把看到的一切都記在腦海裡,這樣回去之後她的第一篇日記就有素材了。

作者有話要說:我們大隊有自己的粉坊、磨坊、榨油坊和豆腐坊,小的時候我們真的是帶著地瓜、綠豆、黃豆、油毛嗑到作坊裡麵去換東西回來。我還記得,那時候一百斤的地瓜大約可以製作出來十三、四斤的地瓜粉,但粉坊肯定不能按照這個數換給我們,人家畢竟是要賺一些的。熟人差不多就是十斤換一斤,不熟悉的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我走的是熟人價,嘿嘿~~

感謝在2021-02-20 20:06:05~2021-02-21 23:49:2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奈何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