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影像中充斥著無數微小的球體,圓球聚集成一團團的球塊,彼此間有著近乎等距的空隙,勾勒出一個腦袋圓圓,身體似尖錐的古怪人形。
替身名—【鏈式反應】
本體—恩利克·費米
……
同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
1942年6月,美利堅啟動“曼哈頓計劃”,開始了地球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倒計時。
……
1943年9月,丹麥,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
“玻爾教授,您現在不能出去,德軍的特務肯定已經監視住了所有出入口。”
保安隊長攔住正提著行李箱準備離開研究所的玻爾。
作為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玻爾對於德軍要求的各種不配合以及擺在明麵上的嗤之以鼻,終於讓某位德意誌元首失去了耐心,下令對他實施抓捕。
“那該怎麼辦,就算繼續躲下去,他們早晚會衝進來抓我的……”
玻爾無奈地抱著腦袋說道,略顯稀鬆的頭發顯露出了他的焦慮。
“再過半小時,參與反抗運動的愛國者們將會組織一場正義的暴動,您到時候再趁機離開!我們已經安排好了安全的路線。”
保安隊長說明道。
“那會死很多人的!”
玻爾抬起頭瞪大眼睛看向他。
“這是必要的犧牲,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祖國失去您這樣的偉人。您隻要跟著我走就行,哪怕付出生命,我也一定會把您安全送出去。”
保安隊長誠摯地勸說道。
然而,他突然感覺自己眼睛一花,玻爾教授就消失在了他的麵前,還不等他臉上露出驚慌的表情,就聽到身後傳來了聲音。
“我不能理所當然地讓你們為我犧牲,你們都是優秀的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我最近隱約感覺到,我的身體裡似乎覺醒了某種奇妙的力量……就讓我用德軍特務來做一場實驗吧!”
玻爾說著堅定的話語,向著研究所大門走去。
他每一次邁步而出,身形都會瞬間出現在五六米遠的地方,如同在空間中跳躍。
替身名—【量子躍遷】
本體—尼爾斯·玻爾
……
1944年3月,紐約城,曼哈頓工程區。
“玻爾教授,久仰大名,您在原子模型中提出的躍遷理論是量子物理學的寶貴成果。”
“費米教授,如果不是您第一個意識到鈾原子裂變過程中中子的鏈式反應現象,我或許今天都沒有機會在這裡和諸位一起參與這項偉大的計劃。”
費米和玻爾兩人熱情握手,商業互吹道。
其他科學家也紛紛和玻爾這位新人寒暄,費曼、馮·諾依曼等後世知名的學者此時亦是低調地混在人群之中。
曼哈頓計劃的總負責人奧本海默見寒暄得差不多了,便開口說道:
“大家先回去工作吧,我帶玻爾教授去那個地方看一看。”
除了不明所以的玻爾,所有人的表情突然變得無比肅然。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