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嶺土在華夏,備受推崇,因江溪景德鎮高嶺村而得名。”
“不過,它並非華夏所獨有。”
“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存世量也很大,差不多有兩百億噸。”
“其中,距離我們最近的澳洲大陸,就有一座極為產量極為可觀的高嶺土礦床,所以,能在這裡發現高嶺土並不奇怪。”
說話間。
陸羽已經卸下了竹簍。
一舉扒開土層。
一捧接著一捧地裝填了起來。
因為隻是打造一個模具,反正也用不了多少。
弄個半筐基本就差不多了。
與其都帶回營地,倒不如放在這兒隨用隨取。
還能方便不少。
“好了,兄弟們,應該差不多了。”
“這些土,已經足夠我們打造出一個完美的模具了……”
背起竹簍,陸羽在坑裡踅摸了一圈。
最後,找了個相對低矮的地方,爬上了上去,並按原路返回了營地。
……
到了地方。
陸羽先把黏土放在了一邊。
轉身把之前製作瓦坯時的木條瓦模給翻了出來。
“這個瓦模,可以幫我們大忙,大小正合適。”
“不然的話,還得重新做。”
說完。
陸羽一屁股坐在了熔爐旁。
把瓦模放到困泥的石頭板子上。
而後,又捧了一大捧高嶺土倒入其中,直到將其完全填充壓實才作罷。
有了這個泥模,接下來隻要在上麵刻畫出想要的形狀就行了。
“因為還原出來的銅料有限,要想搞一把大塊頭的叢林斧基本沒希望,但搞個維京戰斧玩玩還是綽綽有餘的。”
手握石刀。
陸羽一邊在泥模上小心翼翼地畫著,一邊為觀眾們解說:
“維京戰斧,是維京人最常見使用最多的武器。”
“冷兵器時代,幾乎是人手一把,是由常用的伐木斧改良而來,頭部呈新月形,揮舞起來殺傷力巨大,還具有破甲破盾的效果,應付日常的生產生活也不再話下。”
“維京戰斧的重量往往不是很重,既可以投擲,又是近戰利器,比起劍來要輕快的多。”
“而且易於操縱,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笨重,算是短小精悍的類型,對於材料的要求,也沒那麼苛刻,應該是我們眼下不二的選擇了……”
很快。
邊聊邊畫。
隻用了不到五分鐘。
陸羽就把戰斧的大致形狀,深深地刻在了泥模上。
斧刃長度適中,彎曲的刃麵,很是誇張。
這也是維京戰斧的特點之一。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設計,維京海盜在手持戰斧戰鬥時,能輕而易舉地將殺傷力聚集在一點。
可以非常容易地破開頭盔和鎖子甲的防護!
事實上,在北歐曆史中,也經常能看到維京戰士一斧子就把敵人連甲帶人劈開的相關描述。
“好了,到這裡,模子基本就打好了。”
“接下來,咱們直奔主題——”
接著。
陸羽沒有停歇。
急忙取來火種,點燃了熔爐裡的木柴。
握緊鼓風機的弓鑽,不停地推拉起來。
“呼呼呼——!”
火苗時大時小的當兒。
爐內的木柴終於徹底燒了起來。
見狀。
陸羽先把裝有銅粒的陶土坩堝放到了柴火堆中。
然後,又倒了一圈木炭。
“火燒起來後,直接引炭。”
“讓炭火把坩堝包起來,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在坩堝受熱均勻的同時,儘可能地加大火力,不要吝嗇木炭,也不要吝嗇自己的力氣——”
一句話還沒說完。
陸羽再次拿起鑽弓,瘋狂地抽拉起來!
“羽神加油!”
“手速無敵了!”
“煉銅癖+麒麟臂=?”
“瘋狂輸出ing!”
“鬼畜區又有新素材了!”
“厲害了……”
……
操作了大概十多分鐘。
熔爐內的炭火。
越來越紅。
陶土坩堝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還沒變紅,但從陶土表麵的結構來看,爐內溫度貌似乎早就達到了峰值。
瞧了瞧爐內的情況,陸羽還不作罷,又倒了一堆木炭進去。
“維持爐溫,是熔煉金屬的關鍵。”
“一定要及時加炭。”
“千萬彆嫌麻煩。”
“因為溫度一旦走低,之前所有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說話間。
一個小時過去。
此時,熔爐已經吃了三波炭了。
坩堝的底部也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反應。
不知不覺間,竟然完全變紅了。
裡麵的銅料,似乎也正在一點一點地融化……
看到這裡。
陸羽總算是鬆下了一口氣。
但手上的動作還是沒停。
依舊握著弓鑽,不住地推拉。
“等到陶土坩堝完全變紅,裡麵的銅料自然就會變成銅水。”
“但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就算一切順利,可能還得個把個小時。”
“這段時間,一定要看好爐溫,如有需要及時添炭即可……”
話音落地。
陸羽把無人機召喚到身前,推近鏡頭,拍了一下焰火內的狀況。
係統的無人機是特殊材質鑄就的。
無懼高溫。
就算是極端暴力手段也無法將其摧毀,彆說這千八百度的爐火了,就算探到岩漿裡也是小事一樁。
下一秒。
鏡頭拉近之後。
觀眾們很清晰地看到了坩堝內銅料的變化!
直呼神奇!
“666666666666”
“真的融化了啊!”
“臥槽,牛逼!”
“羽神這無人機也太硬核了吧?伸到火裡都沒事?!”
“畢竟土豪專屬!”
“感覺還是無人機要牛逼一點!”
“233333333”
……
很快。
又一個小時過去了。
期間,除了與觀眾們有一句沒一句地閒聊,陸羽又在爐子內添了一茬炭。
此刻。
持續的高溫,終於把坩堝燒得紅透紅透的,十分紮眼。
而裡麵的銅料,貌似也已經化成了水了。
看到這一幕。
陸羽擦了擦腦門上的汗,說:
“燒到這個程度,基本就差不多了。”
“好了,接下來,咱們找個東西把坩堝夾出來,然後再把裡麵的銅水倒在泥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