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士慧向前一步扶住金尼閣,苦笑道:“金先生息怒。”
金尼閣明顯不可能息怒。
這也太欺負人了,在這片主的光輝照耀不到的地方,本地的幫會顯得如此的肆無忌憚,大白天的就敢闖進來打人搶東西,這還有地方說理去麼?
不過,金尼閣也對這些幫會成員感覺很好奇:“宋,這些幫會分子是什麼人?他們都不怕官府的嗎?”
宋士慧苦笑道:“金先生,他們不是幫會分子,他們是皇帝的近衛軍。
彆說他們不怕官府了,相反,倒是官府怕他們。”
金尼閣怒道:“那也不行!皇帝又怎麼可以這麼欺負人?不給就要搶嗎?在我的家鄉,從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宋士慧臉色一變再變,正色道:“金先生慎言,正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若是剛才那些個近衛軍在屋子裡,光是先生這句話就足夠掉腦袋的了!”
金尼閣明顯被嚇住了。
之前在大明的時候,雖然能夠感覺到大明的這些土著不知道哪兒來的那種莫名的優越感,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的鄙夷——就跟自己看猴子一般。
終歸是受到上帝的庇佑,這些平日裡高高在上的土著對於自己還算是友好,比如徐,還有宋的父親,這些人對於自己都是很友好的,也不會把自己當成猴子看待。
但是現在明顯不同了,今天的事兒,讓金尼閣明顯的見識到了在東方這片神奇富饒的土地之上,君權兩個字到底代表了什麼。
金尼閣正想再說話,卻不防被門口的一個聲音打斷:“金先生隨便說,腦袋是不會掉的。”
進來的人正是錦衣衛千戶關步。
關步笑道:“金先生是陛下點名要的人,他帶來的七千本西書,也是陛下點名要來交由皇家學院翻譯的,所以在陛下的旨意未曾改變之前,金先生說什麼都無所謂。
當然,說什麼是金先生自己的事兒,我等隻是會如實的向天子奏報罷了。”
聽著關步的話,宋士慧連忙向金尼閣使了個眼色後對著關步拱手道:“千戶大人,不知道在下能不能隨著諸位一起進京?”
關步聽到宋士慧的話,心中好奇不已。
向來都是躲著錦衣衛走,背地裡可能還會噴幾句的這些讀書人什麼時候有膽子跑錦衣衛攪和到一起了?
宋士慧卻壯著膽子道:“大人,學生隻是想隨諸位一起進京,順便跟著金先生學習一些西學。”
關步笑道:“這個倒不必了。你若是想要隨我等進京,這個倒是沒有問題,隻要你能受得了一路顛簸的苦處。
若是想隨著金先生學習西學,你還是留在這裡好了。”
宋士慧好奇的道:“莫非是金先生不用進京麼?”
關步點了點頭,笑道:“金先生不能進京。方才宮中的禦醫已經替金先生把過脈了,若是長時間顛簸,隻怕會有性命之虞,因此要先留在杭州調養,等到明年身體恢複了,再往京城去。”
金尼閣卻是慘叫起來:“不!我不要去京城!我不要見到你們的皇帝!”
金尼閣已經被嚇壞了。這種如同希臘人傳說的宙斯一般的帝王,自己還是不要去見的好。
莫名其妙的派人來搶書,不管自己願意不願意就把自己打昏之後替自己檢查身體——幸好身體沒有異常,否則用大明的話來說,自己豈不是貞操不保?
至於說讓自己調養身體,就是讓自己吃那種古古怪怪的草和樹皮一類弄成的湯藥?
這可不成,裡麵蠍子蜈蚣啥亂七八糟的玩意兒救亂除暴有,想想都惡心的慌。
但是看他們這樣子,明顯是不會管自己同意不同意他們所謂的調養的,隻怕他們前腳走,自己後腳就得喝那種藥湯。
關步卻是毫不理會金尼閣的慘叫。
自己讓人給丫的調養休體,這是為他著想!
雖然自己不懂醫術什麼的,但是看此人臉色蒼白,眼窩深陷的樣子,就知道此人命不久矣,彆說進京麵聖了,隻怕撐過崇禎二年都是一種奢望。
宋士慧被關步的話弄的也糾結了起來。
金先生不用進京麵聖,那自己跟他討教的機會就多了。
這些西方的夷人雖然一個個的體味極重,便是連手指上都長著毛,看上去渾然不似人形,就好像是毛長的比較少的大猩猩一般。
可是在機關術和算學一道上,這些蠻子著實有出彩的地方,萬一要是還有其他的技術,可不是就個學習的好機會麼?。
隻是金先生留下了,可是他帶來的這七千本書卻被這些錦衣衛給弄進京了。
隻剩下人而沒有了書的金先生到底還有多少學識能學習?
這很是個問題。
關步雖然性子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心思卻是極為縝密,見宋士慧這般糾結的樣子,便猜到了他究竟是為了什麼糾結。
看著宋士慧,關步笑道:“不必糾結,若是你想看這些書,便隨本千戶進京,等你考中了格物科之後,便可以進入到皇家學院之中去翻看了。
但是,本千戶還是勸你留下來。
畢竟這些書是死的,可是人卻是活的。書以後還有的是機會看,錯過了當麵請教的機會,以後可就不一定再有了。
再者,你也能陪金先生說說話,讓他多了解了解大明不是?”
被關步這麼一說,宋士慧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
沒錯,書是死的,以後有的是時間慢慢看,眼前這個人可是個活的,還是多跟金先生套套交情,看看能不能從他嘴裡再掏出些書上沒有的東西。
打定了主意之後,宋士慧先是對關步拱手道謝,接著又躬身對金尼閣道:“金先生,小子想要拜在金先生門下,隨金先生學習這些西學,望金先生不吝賜教。”
金尼閣感覺被人打了一下的後腦勺又開始隱隱作痛了。
雖然說自己也是抱著傳教的目的才來的大明,早先也希望能見到皇帝,求皇帝準許自己在大明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