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1 / 2)

但是,哪怕是分裂成了三派,墨子的道統到了大明崇禎年間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可以宣告涼涼了。

或者說,在大漢還沒有涼涼的時候,各種學說雖然表麵上涼涼了,但是實際上照樣嗨皮的很。

比如法家,根本就是披了層儒家的皮繼續活躍著。

比如家,各種形形色色的大部分都是這些家夥弄出來的,尤其是那些不可描述的話本,深宮故事一類的,傳承到大明,便出現了以段小榮為代表的一些專門寫話本的家夥。

再比如兵家,這個到什麼時候都沒有涼涼過,隻是秘不示人而已。

縱橫派更是活躍到了蟎清涼涼之後,其中的代表人物王率策就更不用提了,那是單騎滅一國的大佬。

唯有楊朱學派和墨家是真正的唱了涼涼。

楊朱學派的思想主旨是從個人本位出發,提倡“貴己”、“為我”、“輕物重生”,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說白了,楊朱學派就是彆管其他的死不死的,老子自己先爽了再說,至於天下什麼的,跟老子沒啥關係。

與之對比明顯的就是墨家學派。

“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儘心上》之中就是這麼評價墨家的。

但是彆以為亞聖這是誇獎墨家。

《孟子·滕文公下》抨擊“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提倡兼愛非攻的墨家怎麼就在亞聖的嘴裡成了禽獸,這個已經沒地方去研究了。

但是連亞聖都說這兩種學派是禽獸也,那他們不是禽獸也得是禽獸了。

尤其是這兩種學派的思想,無論哪一個都不是替當政者考慮的。

舍小家為大家要不要講?舍己為人要不要講?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不要講?五講四美要不要講?八榮八恥要不要講?

但是這兩家的學說,哪一派都跟以上的幾點沒什麼關係。

尤其是楊朱學派。對於統治者來說,你丫什麼事兒都想著自己,不想著國家,或者說不想著替皇帝效命,這不是作死是什麼?

所以,楊朱學派早早的就涼涼了。

至於墨家,雖然大漢朝的時候遊俠兒們還牛的一批,傳出了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說法。

還有劇孟之流,在吳楚叛亂時,周亞夫都認為劇孟的能力可頂一個侯國。

至於隨著李陵出塞的五千遊俠兒,以步兵之勢,在沒有任何援軍的情況下硬懟了匈奴三萬騎兵而且還斬首萬餘,基本上也就是遊俠一係最後的絕響了。

像這種五千硬懟三萬的遊俠兒,放在任何一個朝代,當權者都得好好掂量掂量——萬一這些貨不去懟外敵而把自己這個皇帝給懟了……

所以墨家任俠一係也倒了大黴,慢慢的也涼涼了。

等到武力支持的任俠一係涼涼了之後,失去了保鏢係統的墨家辨論派和務實派,也不得不轉入地下活動。

依著崇禎皇帝所看過的資料來看,除了前唐之時還有過墨家活動的蹤跡,後來基本上就沒有了。

而在前唐之時活動的墨家一支也不是什麼好鳥。

自號田襄子的那家夥引誘了朱桀去吃人以求長生登仙之道。

好好的經愣是被這些家夥們給歪成了歪經。

等到朱桀在大唐武德四年兵敗遭擒,被李二在洛陽給宰了之後,墨家的蹤跡就再也難尋了。

如今崇禎皇帝就很頭疼。

你說好好的務實就務實唄,研究科學技術就研究唄,沒事兒搞他娘的什麼兼愛非攻啊。

願意攻就讓他們攻去,反正是誰受誰倒黴,你說你們一幫子科學家非得操這個心乾嘛。

到了現在,朕想給你們個好的待遇都找不到。

蛋疼無比的崇禎皇帝也不管徐光啟請罪的事兒了,開口道:“墨家早就沒有了影子,現在眼看著是指望不上了,否則的話,朕倒是想把他們都找出來,什麼高官厚祿的都無所謂。”

徐光啟卻是躬身道:“啟奏陛下,墨家倒也不是沒了影子,隻是已經避世不出而已。”

崇禎皇帝卻是很好奇的道:“避世不出?那他們以何為生?徐愛卿還認識墨家傳人?”

徐光啟乾笑了兩聲。

這事兒嚴格說起來屬於賣隊友的行為。

但是有句話不是說的好麼,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再說了,如今崇禎皇帝明顯是重視這些在傳統文人們看來頗有些奇技淫巧的道道,豈不正是合了墨家務實派的理念?

這麼一想,也算是自己為他們好,又怎麼能說是賣?讀書人的事兒怎麼能說是賣呢?

將心理壓力卸去的徐光啟躬身道:“啟奏陛下,墨家傳人如今尚在,隻是分了兩派,兩者雖然理念不同,卻也都是為大明效力的。”

崇禎皇帝好奇的道:“徐愛卿說說看。”

徐光啟應了一聲,接著道:“務實一派,倒也沒甚麼好說的,他們搞出來的許多東西,都是慢慢的傳入民間的。

至於任俠的一派,倒是讓微臣佩服的很。”

崇禎皇帝心道文人就是文人,嘴上各種鄙視那些玩刀子的,實際上也是玩了命的打壓武人,但是實際上,心裡卻是對任俠隨性的遊俠兒羨慕的緊。

雖然身體和嘴上都是拒絕的,但是心理上卻是很老實嘛。

徐光啟見崇禎皇帝的臉上似笑非笑的笑容,知道自己的那種任俠情懷被看穿,老臉當下便是一紅。

輕咳了一聲,徐光啟便接著道:“陛下,臣心中向往著那種遊俠兒的生活不假,可是這墨家的任俠一派,倒是真的為我大明出了力的。

遠了不說,便是戚大帥治倭之前,墨門的遊俠兒便已經活躍在抗倭的戰場上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埋骨東南地。

後來戚大帥將倭人治理服帖了之後,墨門任俠一派的钜子覺得不能任由倭奴在我中原大地上任來任往,又派了一批遊俠兒去往倭國報複。

隻是據微臣所知,派去的遊俠兒都已經戰場在倭國,沒有一人逃回大明。”

徐光啟的話說話,崇禎皇帝心中也是肅然起敬。

這墨門钜子很合自己的胃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