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正兒八經罵街的皇帝,好像除了老流氓劉邦就沒第二個了。
如今終於又出了崇禎皇帝這麼個奇葩,動不動的就罵街。
可是不痛罵一番,崇禎皇帝自己都覺得念頭不通達——實在是太他娘的憋氣了。
漕運本來就麻煩,管的事兒多,職責也重,可是這些東林君子們非得要去摻上一手。
你他娘的當這是鬥地主搶地主呢?
當然,開台子的天啟是個要臉的,或者說當時的老魏還不給力,遠不是後來的九千歲那麼牛逼到炸,總之這漕運總督被這些正人君子們從武職變成了文職。
就大明朝的這些個混賬東西,如果說統統拉出去肯定會有冤枉的,比如盧象升和施鳳來這樣兒的。
但是排成一排後隔一個殺一個,那肯定就有漏網的。
當真是彼其娘之,一群研究之乎者也的混賬東西們搞漕運?這不是扯蛋是什麼?
當然,也難怪這些東林君子們會下手搶漕運這個活計,實在是其中的好處太大了。
什麼錢最好賺?
答案絕對不是什麼女人的錢最好賺,也不是什麼老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而是官府的錢最好賺。
當文官老爺們把控住了漕運之後會怎麼樣兒呢?
首先,自己家的船是不用交稅的,其次,門人故舊的船也是不用交滴,再次,人總得有幾個好友吧?這些人的錢怎麼好意思收?
都是名教子弟,談錢傷感情啊。
但是船夫也好,還是纖夫也好,這些總是要錢的吧?
沒關係,朝廷給出了。
當然,這事兒換成勳貴武將一係來搞也是一樣的,基本上沒什麼差彆。
最終就是不管哪一方來做這個漕運總督大臣,哪一方就會沾光,吃虧的是朝廷或者說皇帝。
但是誰在乎?皇帝都富有四海了,還不許我等為了小家考慮一下?
千裡做官所為何來?
更何況是漕運這麼大一塊肥肉,誰看了不想咬兩口?
更何況身為正二品大員的漕運總督的屬下有理漕參政、巡漕禦史、郎中、監兌、理刑、主事等級彆和職掌各不相同的屬官。
督催有禦史、郎中,押運有參政,監兌、理刑管洪、管廠(造船廠),管閘有主事。
文官武將及各種官員達270多人;還下轄倉儲、造船、衛漕兵丁2萬餘人。
而且漕運總督權威重,有親轄武裝部隊,還有水師營,親轄“漕標”共分本標左、中、右、城守、水師七營,兵額三千四百餘人,並節製魯、豫、蘇、徽、贛、浙、鄂、湘八省漕糧衛、所。
這麼牛逼的衙門,讓崇禎皇帝直歎哪怕是後世的鐵老大與之相比,也是多有不如。
而上一任漕運總督大佬,就是就是明目張膽的在通州派人到江南聯係糧食賣給建奴的李大公子他爹,李三才。
隻是李三才運氣極好,天啟三年的時候就已經涼了,所以崇禎皇帝一股子火全發到了這張景泰的頭上。
隻是這漕運總督衙門太過於龐大,哪怕是平頭哥崇禎皇帝也是選擇了在召見總督大臣的時候直接把人給砍了,而不是在京城的時候就下詔收拾——如果真個在京城之中下詔,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京城上下要先餓一段時間的肚子。
張景泰被砍了之後,崇禎皇帝才對站在一旁滿腦門子冷汗的金鉉道:“徐愛卿即刻率軍南下,接管漕運衙門,以軍法治之。”
金鉉躬身應了,隨即便出去整軍而去。
崇禎皇帝為了懟死漕運,特意把錦衣衛千挑萬選之後才從朝堂上篩選出來的這麼個死忠於皇帝的帝黨分子從京城帶到了兗州,就是為了這一天。
其他的勳貴什麼的,崇禎皇帝覺得還是算了。
英國公一係倒是英雄好漢,可是張之極一直跟著自己打打殺殺的,這次去南京也離不開這貨。
剩下的成國公朱純臣一係現在倒是死心踏地的跟著自己混,可是崇禎皇帝自己總是不太放心——萬一這老東西舊病複發跟東林黨攪和在一塊兒可就有大樂子看了。
至於剩下的,原本像是定國公一係應該是可以信的過的,可是在崇禎皇帝有限的曆史知識裡麵,好像魏國公最後一任是降了建奴的。
這他娘的很蛋疼,彆看一個是北方的定國公,一個是南方的魏國公,可是人家是一個老祖宗,徐達。
也就是說,這是一門兩國公,根子上還是一家。
而且現在徐希還在執掌著五軍都督府之中的後軍都督府,本身也抽不開身來去乾這個漕運總督的活計。
所以不得已之下,崇禎皇帝隻得挑了金鉉這麼個不咋出名,甚至於自己都沒有聽說過的死忠帝黨來解決漕運的問題。
兗州離著崇禎皇帝後世的老家不遠,可是再怎麼想也想不出來一個好理由去寧陽這麼個不出名的地方晃一圈的崇禎皇帝乾脆選擇了往孔廟一行。
去看看孔夫子也好。
自從南北二宗都被崇禎皇帝的陰謀詭計給除掉之後,孔家的名聲在大明就算是臭了。
尤其是崇禎皇帝還大力宣傳衍聖公跪舔蒙遠的事兒,再加上孔家內訌之下北宗殺了當朝衍聖公後上上下下都被弄死的情況下——沒死的也都發配到東江鎮給毛文龍當炮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