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的好,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反正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的臉就是可要可不要——能要的時候就要一下,不能要的時候就扔一邊兒去。
反正臉這玩意真到了掛歪脖子樹的時候,再大的臉也沒有鳥用。
永寬和尚不是要恩典麼,朕先允了。
但是有一個前提,隻要是朕能答應的,朕不能答應的就算。但是能不能答應,由朕自己說了算。
最終解釋權歸崇禎皇帝所有。
但是崇禎皇帝在永寬和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之後,突然就覺得大明的人還挺可愛的。
起碼二傻子也不少。
永寬和尚所要的恩典其實很簡單,允許少林寺的僧兵繼續存在,國家有事就征召,無事就訓練。
甚至於在大明有需要的時候,這些僧兵可以進入衛所之中幫忙訓練士卒。
最好是能允許少林寺的禿驢們跟著崇禎皇帝的大軍一起去傳播法佛就好了。
崇禎皇帝當即就開口道:“朕允了。”
屁大的事兒啊,西方那些個蠻子們不就常常這麼乾,甚至於那些個傳教士本身就肩負著間諜的重任。
任什麼我大明的禿驢就不行了?
想了想,崇禎皇帝乾脆又加了一把火道:“既然永寬大和尚一片為國之心,朕也不好拂了你的美意。
這樣兒吧,少林寺可以多派一些禿……額,和尚,派一些和尚去海外各國弘揚佛法,想必如來那個小氣的也是樂意看到的。
至於弘揚佛法的同時麼,將各地的人土風情,地理山川資料都記載下來傳回大明,以方便後續的傳法和尚前去。”
崇禎皇帝的那個禿字後麵,應該就是個驢字。
反正不管是如心和尚還是永寬和尚,都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崇禎皇帝偏偏沒有把那個驢字兒說出來,兩人也隻得是心中腹誹。
反正就算是說出來了,兩個和尚也不敢多說什麼。
這時候就看出來南北少林的不同了。
南少林的永寬和尚很乾脆的應答了——老子是個禿驢沒錯,可也是大明的禿驢,皇帝想禍害彆人家關自己屁事兒。
至於說皇帝禍害完了,自己再過去弘揚佛法不是更方便麼——看,你們前世不信佛,這輩子遭報應,被皇帝給玩了吧。
但是北少林的如心和尚可就糾結了。
皇帝這個要求擺明了就是讓少林寺的和尚們充當打探消息的探子,至於說什麼方便後來的和尚再去弘揚佛法,這種說辭也就是唬一唬三歲的小孩子罷了。
佛曰,放下屠刀方可立地成佛。如果佛門真的應了崇禎皇帝的要求充當了探子,可不就是間接的舉起了屠刀?
成佛?不下十八層地獄估計都算是好的了。
但是要拒絕崇禎皇帝的要求,如心和尚也實在是沒有那個膽子,畢竟崇禎皇帝的赫赫凶名就在那裡放著。
一時之間,如心和尚倒是顯得有些踟躕。
崇禎皇帝看著如心和尚萬分糾結的模樣,就笑道:“怎麼,如心大和尚可是有為難之處?”
不待如心和尚回答,崇禎皇帝又接著道:“大和尚若是擔心助紂為虐,其實大可不必。
朕跟如來那個小氣的雖然沒有什麼交情,可是朕為天子,如來身為五方五老之一,想來也要給朕個麵子的,嗯?”
如心和尚心中當時就打了個突,崇禎皇帝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自己要是還敢說個不字,那後果用腳趾頭去想都能想到……
如心和尚把心一橫,反正賣什麼不是賣,賣萌賣慘賣笑賣佛祖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以後老子歸陛下罩著了,就算是下地獄也有永寬那個死禿驢陪著不是?
如心和尚當下便躬身道:“阿彌佗佛,陛下一片弘法之心,貧僧銘感五內。”
崇禎皇帝笑了笑,開口吩咐道:“既然如此,那就先讓人去抄寫武術類的經書罷。”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的性子跟後世的看家狗有些像,反正出去一趟就得弄點兒什麼東西回家。
彆管是人頭還是彆的,就像是這回一樣,不是弄了些武功秘籍回來麼?
隻是崇禎皇帝的樂嗬勁兒還沒有撐上幾天,就開始有人給自己找麻煩,或者說找不痛快了。
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的南居益那個笨蛋不知道讓誰忽悠的,居然題開納事例,接著南直隸巡按王道直解蘇、鬆、常、鎮四府道州縣等官及鄉縉典戶所捐銀九千八百三十八兩充餉,南居益那個笨蛋還率屬助餉。
如果說換成曆史上原本正牌的那個蠢蛋崇禎,估計為了這九千八百三十八兩的銀子還能高興個半天——自己宮裡都快揭不開鍋了,民間自發的助餉,豈不是說明了人心向背?
可是現在的崇禎皇帝是個穿越客,而且是把臉皮和節操一塊兒給扔掉的穿越客。
在這位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看來,九千八百三十八兩?你他娘的在逗老子開心是不?
萬兩銀子,搞不好連給個窯姐兒贖身的錢都不夠。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人家老白寫的詩裡可是用了不知數這麼個關鍵詞來形容這些貨色們在窯姐兒身上花錢時候的大方。
在崇禎皇帝看來,人家老李家的那些個商人也好,還是儒家學者也好,節操怎麼的也得比大明的這些個貨色強點兒。
就算是一個尿性,那也都是不知數——反正花錢給窯姐兒舍得,給朕的時候就他娘的弄出來連一萬兩都不到的助餉銀子?
這是打發叫花子呢?還是寒磣誰呢?
反正崇禎皇帝不太高興。
而崇禎皇帝不高興的後果,估計彆人誰也高興不起來。
禦史被派了出去,這是明麵上的。暗中還有馬維駰也被派了出去。
不查彆的,就查蘇州、鬆江、常州、鎮江四個地方的稅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