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軍事管製(1 / 2)

分銀子好啊,千裡做官隻為財,現在有了這麼一個開放冶鐵的口子,這可是好事兒。

自從宣德皇帝以後,大明朝對於冶鐵的管製其實說不上多嚴格,甚至對於鐵器的打製也說不上嚴格。

但是畢竟名不正,沒有正式放開,名不正則言不順,白花花的銀子揣到兜裡麵也是心驚膽顫。

至於說當官的不能經商什麼的,大家夥兒誰還沒有個親朋故舊啥的,誰家九族裡邊的人少了?

有了這個先提條件之後,許鼎臣表示對於鐵路的修建工作一定要大力支持,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民間百姓們又有工錢可拿,定然會踴躍參與其中。

至於說需要的鋼鐵什麼的,那些都是小事情,自己堂兄的二大爺家的三弟的四兒子的七舅姥爺,家裡就有會冶鐵的,保證質量過關,絕不耽誤工期。

許鼎臣等人在盤算著怎麼合理合法的往自己兜裡麵揣些銀子,登萊巡撫陳應元則是關疼的想要把頭發給薅光。

十月份了啊,眼看著該下雪的時候沒下雪,反而十分痛快的來了一聲雨雹。

彼其娘之,誰聽說過大冬天的下雹子的?不過下了,還他娘的下那麼大,小點兒的跟那鴿子蛋一般大小,大點兒的都快有雞蛋大了。

光下這玩意也就算了,可是那雨再下那麼大是幾個意思?登州城裡水都快到膝蓋了,城外的房屋被毀了多少連統計都沒辦法統計。

老子這個登萊巡撫命不好啊,天啟七年前之前的巡撫們,小日子那叫一個滋潤,天啟七年後一個不慎就是丟官罷職回家養老的命!

甚至於,丟官罷職都算是好事兒,總比腦袋掉了再牽連一家老小要強的多。

手中的茶已經完全涼了,可是自己想要聽到的消息卻還沒有傳過來,陳應元的心中越發的焦燥起來,問道:“派去的人還沒有回來麼?”

陳福苦笑道:“老爺,這登萊衛指揮使現在肯定也是一堆的麻煩事兒,您這麼著急也沒有用哇。”

陳應元乾脆砰的一聲放下手中的茶杯,吩咐道:“備轎,本官自去尋他!”

然而還沒等陳應元推開大門,外麵就傳來的一陣整齊的腳步聲,接著就是一聲馬兒的長嘶,接著就是一個渾厚的聲音傳來:“巡撫大人可在府中?”

陳應元也顧不得拿捏什麼架子了,乾脆的拉開門道:“本官在此,可算是把李將軍盼來了!”

登萊衛指揮使李文錦也不客氣,而是直接從懷裡掏出一張蓋著五軍都督府大印的紙,對著陳應元道:“奉軍令,登州從現在開始實施軍管,一應糧食等物資,全部實行配給製度。

請巡撫大人出示安民告示並派出人手,告訴百姓們暫時先待在家中或者鄰居家裡等待救援。

另外,請大人務必要告訴下麵的人,這個時候,一旦發現偷盜、搶劫、貪腐等行為,直接軍法處罷,不需要經過官府衙門和大理寺!”

無視了陳應元黑成狗的臉色,李文錦反而將文書向著陳應元一遞,接著道:“這是五軍都督府發下來的軍令,巡撫大人可以過目,至於內閣方麵的命令,請陳大人耐心等候,得罪了!”

說完之後,李文錦便向著身後直接吩咐道:“按照計劃,開始行動!”

陳應元被氣的夠嗆,乾脆連請李文錦去府裡休息的麵子功夫都懶得做了,隻是向著李文錦拱了拱手便返回了府中。

李文錦也不以為意,直接便折身返回了登萊衛都司,留下陳應元自己一個人生起了悶氣。

陳福看陳應元的茶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仍舊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便小心翼翼的問道:“老爺?”

陳應元嗯了一聲,砰的一聲將茶杯頓在桌子上麵,吩咐道:“去,將登州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給叫過來,老爺我有事情要吩咐。”

然而這些官員們除了登州知府和蓬萊知縣因為登州府治就在蓬萊而如期來到了府衙之外,剩下的黃縣、棲霞、招遠、萊陽、福山、文登、榮成、海陽、寧海,作縣一州的官老爺們根本就沒能來。

李文錦口中的軍管不隻是針對百姓,連這些個官老爺們也同樣包含在內了——軍事管製沒有解除之前,誰也彆想踏出轄區半步。

為此,陳府裡麵的茶杯被摔了不知道多少個——什麼時候這些個丘八這麼囂張,敢橫行至此了?眼裡還有沒有王法了?

這要是擱在天啟年前,這個該死的李文錦見了自己不叩頭請安就可以算他一個不敬上官的罪名了,現在這他娘的算什麼情況?

當真是彼其娘之!

然而再氣也沒有什麼鳥用,登萊巡撫的府衙,登州知府的府衙,蓬萊縣縣衙的外麵現在也是由登萊衛的士卒把手,至於府衙和縣衙的衙役,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抓了壯丁,幫助衛所士卒去維持街上的秩序去了。

至於說陳應元還有登州知府和蓬萊知縣想要出門去體察民情,走訪民間,那隨便,隻要有衛所士卒的陪同就行了。

但是想要離開蓬萊去彆的地方看看,那麼陳應元和登州知府魯文采是可以在衛所士卒的陪同下去看一看的,但是蓬萊縣的知縣?不好意思,必須得等到軍事管製結束了才行。

整個軍事管製從十月份的雨雹結束後就開始,結束軍事管製的時間則是已經接近了年底。

陳應元心中更怒,乾脆上書彈劾,不光是李文錦,連五軍都督府和張惟賢都一起算在內,彈劾軍管擾民。

然而並沒有什麼鳥用,崇禎皇帝對於這種彈劾的態度就是扔在一旁不管,反而更關心這次軍管的效果——登州算是開了首例,對於以後應對天災之時是否要軍管,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不管是登萊衛報上來的消息,還是錦衣衛回報上來的消息,都讓崇禎皇帝下定了以後要在遇到天災之時實行軍管的決心。

登州共九縣一散州,整個軍管期間被抓到的當街明搶事件共計一十三起,波及人員五十餘人,上下其手的大小官員們共計七個,金額達到了一百餘萬兩。

隨著接近六十餘人的人頭落地,四百餘人流放,整個登州空出了兩個知縣,五個主簿的位置,整個軍管才算是宣告結束。

對比之前遇到天災時不斷出現的狀況,再看看登州在這一次軍管之中體現出來的效率和管製效果,以後是不是要管製,簡直就是讓傻子去想都知道該怎麼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