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兩個逗逼部落沒胡靠在一起,反而是分開居住的——遼東這麼大,兩家都涼了之後,完顏宏才得到消息。
隻是再怎麼後悔也沒有什麼鳥用了,完顏宏現在能做的,隻有把剩下的那幾個部族趕緊的往一起收縮,以防建奴再來懟一波。
其實黃台吉還真就沒打算去懟完顏宏一波——完顏宏的戰鬥力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兒。
雖然說錫伯部的鐵騎真要是玩起命來,確實比大金國的兵勇要牛逼一些,但是人數是硬傷,哪怕是加上了明軍的正規軍裝備,大金八旗一樣對懟死完顏宏。
但是現在黃台吉覺得自己有更重要的事兒要命。
比如說,研究一下朝鮮?這次不跟毛文龍扯犢子了,先繞過去,然後直取朝鮮的王城,徹底把朝鮮拿下之後再回過頭來懟死毛文龍?
而且拿下朝鮮之後,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大金國就有了足夠大的回旋餘地,不至於縮在遼陽以北,海州衛以東。
這一回,黃台吉依然不打算自己去,而是把這個機會讓給了濟爾哈朗和多爾袞還有代善。
這三個家夥去懟朝鮮,兵力基本上是足夠的,就憑朝鮮那些個戰五渣,分分鐘就能把他們滅了。
最大的問題在於毛文龍,如果東江鎮的毛文龍不計傷亡的支援朝鮮,這一戰的傷亡肯定不會少就是了。
但是毛文龍那邊再牛逼能有多少彈藥?拚著傷亡去懟的話,毛文龍其實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再者說了,不趁著明國的那個狗皇帝還沒有來遼東,難道還要等著他來了之後再想辦法?
到時候是跑路還是跑路?反正死守是不可能的。
有了朝鮮,就算是那狗皇帝真來了,大金國能跑的地方也就又多了一個選擇。
除了回到建州,或者是北上越過奴爾乾都司的大部分地盤直接去北山女真部那邊,還有朝鮮可以去。
根據地理位置上麵來說,朝鮮可比奴爾乾都司強太多了,畢竟靠著海,冬天的時候不是那麼冷,甚至於比盛京城都要強一些。
不得不承認,黃台吉打的主意很好,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也完美的執行了他的命令。
甚至於他們繞過毛文龍所部的計劃也成功了——阿敏和莽古爾泰根本還沒來得及把消息傳遞給毛文龍呢,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的大軍就已經長驅直入朝鮮了。
朝鮮的軍隊也確實如黃台吉等建奴所預料的那樣兒,戰鬥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連連失地,甚至於很快就接近了朝鮮王城。
意外的是,朝鮮綾陽君李倧丫的跟他老祖宗學了一手,帶著自己的手下跑了,跑了!
沒有什麼死守江山社稷,更沒有什麼全民皆兵以求玉碎,而是很乾脆的帶著滿朝的文武大臣跑了,直接就往著東江的方向跑了。
當然,對於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來說,李倧跑路不跑路的不重要,就算是他跑路到了東江鎮毛文龍那裡也同樣不重要。
反正這次來就是為了懟死朝鮮和毛文龍的。
等懟死了毛文龍,區區一個李倧還不是甕中之鱉?
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趕緊把朝鮮剩下的地盤全處理一遍,收到大金國的手裡才是正經事兒。
至於毛文龍和李倧,暫時先不管他們,等到朝鮮平定下來,這兩個混賬東西哪個也跑不了。
至於現在就去懟死毛文龍,這跟一開始的計劃並不相符,因為懟死毛文龍的代價有點兒大,尤其是朝鮮全境還沒有肅清的情況下,更是容易陷入拉鋸戰。
這樣兒不符合大金國的利益和計劃。
然而正是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商量再三之後的結果,讓李倧做出了一個連黃台吉都目瞪口呆的決定。
李倧覺得現在遼東的屁事兒真多,尤其是當這個朝鮮國主,天天勞心累力的不說,還他娘的得擔心受怕,遠沒有大明爸爸那邊安全。
但是隻要自己一天是朝鮮國主,就必須一天待在朝鮮,哪兒也去不了。
這樣一來,該如何是好呢?
內附!
反正自己家的老祖宗就已經請求過內附了,當時是因為倭奴的事兒。
不過老祖宗運氣不太好,當時的大明皇帝沒想著收編朝鮮,隻是派了大明的雙花紅棍把倭奴給懟死就算是完事兒了。
自己這回不一樣啊,連王城都丟了,建奴也長驅直入了,朝鮮,亡了啊!
這時候去找大明爸爸求情,請求內附,大明爸爸應該是會同意的吧?
畢竟前邊已經有了一個琉球了,要是不丹顧忌著朝鮮東海霸主的臉麵,自己也早就跟著琉球一起玩什麼全民公投了,還用等到現在?
現在好了,借著這個機會,等到大明爸爸替自己懟死了建奴之後,直接就請求內附,應該沒問題了。
毛文龍在聽到李倧的這個決定時,同樣也是心頭奔過了數萬頭的神獸。
什麼時候連一國之君都不想乾了?就想著到大明當個虛銜的王爺?
腦袋是不是讓驢給踢了?沒看大明自己的那些個藩王都想方設法的往外跑呢?
為了能成功的跑到海外當個土皇帝,你看看丫們一個個的又是給皇帝送錢又是送土地的,就差送幾個美人了!
你丫還上趕著跑去當豬?
李倧不這麼認為,起碼不認為自己去大明是當豬了。
現在內附,最起碼大明也得給個王爺的待遇吧?怎麼著也得是例同親王吧?世襲罔替是要有的吧?
這些玩意都有了,跟在朝鮮當個國主有什麼區彆?
還更安全,還不用操心,天下簡直找不到比這更爽的事兒了!
甚至於朝鮮的大臣們也支持李倧的這個決定——隻要真個內附了,以後大爺們就是正兒八經的大明天朝官員了!
對於朝鮮君臣們的表現,彆說是毛文龍了,就算是接到了奏報的崇禎皇帝都表示目瞪口呆——還能這麼玩?城會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