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還真就帶上了李吖子跑到了五軍都督府去找成國公朱純臣請教了。
依著鄭芝龍現在大明南海艦隊提督的身份來說,求見五軍都督府的大提督朱純臣是一點兒問題也沒有,雖然帶了個李吖子,顯得有些突兀。
但是人家李吖子好歹也是麵見過崇禎皇帝的一方大佬,朱純臣見上一見也是應該的。
要不然的話,連皇帝都接見了,你卻擺著個架子,你想表達什麼?
還處於終於見到了崇禎皇帝的興奮之中的李吖子加上一個滿腦袋劫後餘生之感的鄭芝龍在拜見了朱純臣之後終於弄明白了崇禎皇帝所謂的王道與霸道。
霸道就是我大明想打誰就打誰,王道就是打之前跟你說一聲,至於帝道,則是看崇禎皇帝的心情想打誰。
鄭芝龍隻能表示深深的佩服。
問題是,不義之兵必敗的先賢教訓呢?哪怕老鄭我是海盜出身,好歹也聽過這句話呢,現在大明的朝堂上不講究這個了?
朱純臣跟著張惟賢和崇禎皇帝混的時間比較久,所以整個人的畫風已經完全跑偏,看著鄭芝龍一臉懵逼的表情,反問道:“一官欲學襄公之仁?抑或方今天下尚有齊侯因蔡姬伐楚之事?”
身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野心的三有好海盜轉型的大明南海艦隊提督,鄭芝龍雖然看著書本就頭暈目眩,可是好歹也算是惡補了一些書本的,對於朱純臣提到的這兩個例子都知道一些。
襄公之仁這事兒就是指的宋襄公出兵伐鄭之事。
宋襄公覺得鄭國不給自己麵子,所以打算出兵去懟鄭國出口氣,結果鄭國找了楚國來給自己站場子。
交戰的雙方跟後來的那些喜歡開黑的家夥們不一樣,反而是兩家約定了日子準備正大光明的開片。
甚至於宋襄公連自己手下的子魚勸說自己避讓一番的行為進行了嘲笑:“楚兵甲有餘,仁義不足。我雖兵甲不足,但仁義有餘。以有道之君,避無道之臣,我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
然後講究仁義的宋襄公批了戰書,約定十一月一日在泓水以北與楚軍交戰,還命人製了一麵大旗,旗上寫著”仁義”兩個大字。
約定交戰的那天早上,楚軍陸續渡泓水北進,子魚勸宋襄公趁機襲擊,說:“楚兵多宋兵少,此時動手,我們可以得勝。”
襄公指著大旗說:“你看見‘仁義’二字嗎?我是一向主張仁義的,怎麼能在人家渡江隻渡了一半就襲擊呢?”
過了一會兒,楚軍全部渡過了一泓水,成得臣手執長鞭,指揮軍士,東西布陣,氣宇昂昂,旁若無人。
子魚又勸襄公說:“楚軍的陣勢還未布好,趕快打吧,錯過了這個機會,我們就危險了。”
襄公厲聲地就:“咄!你貪一擊之利,不顧萬世之仁義?怎麼襲擊人家未布好陣勢的軍隊呢?”
結果就是在雙方交戰的過程中襄公數處受傷,第二年就掛掉了。
至於說齊侯因蔡姬伐楚之事,則是一出徹頭徹尾的鬨劇,甚至於連宋襄公整出來的這出好戲都比不過。
當初周武王掀了紂王的場子之後自己上位當老大,後來把姬姓的自家人還有大量的外姓功臣們分封出去不少。
但是帥不過三秒的魔咒在老姬家的場子上也發揮了作用。
分封到中原的比如管、蔡、霍、魯、衛、毛等這些個諸侯都不太爭氣,以至於連手裡的土地都越來越守不住了。
對比之下,反倒是分封得遠的異姓國家,比如齊國、楚國、越國、秦國等等,地盤越來越大,力量越來越強,中原小國不得不在夾縫裡生存。
身為一個比較菜的諸侯國,蔡國就源源不斷地向周圍的國家輸送媳婦以獲得和平——大家夥兒有了姻親關係,總不好再繼續打的頭破血流吧?
到了周莊王姬佗當扛把子的時候,蔡穆侯看齊桓公作為春秋五大雙花紅棍之一勢力強盛,於是就趕緊挑了個好看的妹妹蔡姬,給齊桓公送去做姨太太。
有一天,蔡姬和齊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見了水,就頑皮起來,向齊桓公潑水,齊桓公也笑著回敬幾下,好像在鄉野荷塘中初戀的少男少女似的,還蠻開心的。
後來鬨著鬨著,船猛烈搖晃起來,不會遊泳的齊桓公害怕,大聲道:“好啦好啦,不要鬨了啦!”
但是蔡姬覺得齊桓公害怕的樣子還蠻好玩的,乾脆故意讓船搖晃得更劇烈一點,並且告訴齊桓公落水的話會去救他起來。
齊桓公年齡大了點,嚇得緊緊抓住船幫,臉色煞白,可是齊桓公越害怕,蔡姬越開心,把船搖得像遊樂園的海盜船。
等到蔡姬玩儘興了之後,齊桓公一臉陰沉地上了岸,對蔡姬說:“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國!”
蔡姬怎麼也想不通:從前也玩鬨過,這老頭怎麼說翻臉就翻臉哩?
出了洋相的齊桓公不是說著玩的,第二天就派一輛馬車,把蔡姬載著退回蔡國去了。
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齊國,竟這樣狼狽地被攆回來。十分惱火:你齊國有什麼了不起哩?我妹子青春無敵,又不是嫁不出去——心裡極度不爽的蔡穆侯乾脆轉手又把蔡姬嫁給了楚國的楚成王。
齊桓公本來隻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長了她的嬌氣,也就沒有跟蔡姬斷絕夫妻關係,沒想到蔡穆侯卻讓蔡姬改嫁了。這一下這可氣壞了齊桓公。
齊桓公一怒之下,就帶著春秋版的八國聯軍討伐蔡國,蔡國也不經打,一打就投降了。
然後還沒有消氣的的齊桓公接著揮師南下,去討伐楚國,找楚國楚成公的麻煩去了——就是你個孫子睡了我的小媳婦是不是?
齊軍到了楚國,楚國人十分驚訝,因為兩地實在隔得太遠,而且一向沒有什麼往來,楚國用了“風馬牛不相及”的生動說法,本意是“即使發情的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