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很討厭大朝會,但是卻又不得不去,因為南掌國與暹羅為內藩的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不是單憑早朝就行的,必須得通過正式的大朝式予以確認。
綾陽王李倧和琉球王尚豐,還有東籲王他隆恨恨低頭望了一眼大殿門口,眼神中不時閃過一絲不善之色,互相對視一眼又彼此點頭致意之後,三人便如同木偶一般隨著百官行禮拜見天子。
三人的心中都很不爽。
最早是尚豐看李倧不順眼,後來是尚豐和李倧一起看他隆不順眼,現在則是三人一起看著南掌國主和暹羅國主不順眼。
現在整個大明周邊的所有藩國加在一起,再把一些比較遠的外藩全算上都沒有幾個了,三個最先內附的國主的表率作用也就不再那麼明顯,這讓三人覺得崇禎皇帝在外麵有彆的狗了……
崇禎皇帝難得的穿戴起了十二旒冕十二章服以示鄭重,再次撿起了麵癱影帝的演技,無聲的高坐於龍椅之上,望著下麵的一眾大臣。
倪元璐現在已經成了禮部尚書,學問足夠高,而且堅守著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態度,哪怕是崇禎皇帝都沒能把他完全帶跑偏,放在禮部尚書這個位置上自然是最合適的。
至於戶部尚書,則是吳甘來,這個一直被郭允厚所看中的戶科給事中。
在郭允厚看來,所有能接任戶部的人選裡麵,吳甘來是最合適的——脾氣又臭又硬,崇禎皇帝想要從他手裡摳銀子出去,難。
所以郭允厚告老之前極力向崇禎皇帝舉薦了吳甘來,並且特意聲明,願意用自己一生的身家性命作保,換取吳甘來在觸怒崇禎皇帝後能有一次活命的機會。
如果不是郭允厚在最後的一封奏章裡麵如此要求,崇禎皇帝也不會在景山上喝多——郭老摳這個家夥太小瞧朕了!
隻不過,崇禎皇帝也知道,這些朝堂上麵的老油條之所以都早早的掛掉了,累死的成分更多一些,麵對唯一一個算正常退休的郭允厚,崇禎皇帝就算是再怎麼不爽也選擇了忍讓。
兵部尚書是剛剛當了工部尚書沒多久的金鉉,工部則是由內閣行走張應選接任,吏部尚書是趙撰,同樣也是個脾氣不怎麼好的。
至於刑部尚書,崇禎皇帝眯著眼睛瞧了一眼站在文臣裡麵的孟兆祥。
孟兆祥原本就是刑部右侍郎,繼任刑部尚書也算是應有之意了之所以瞧一眼這家夥,因為他兒子孟章明是崇禎十六年春闈探花,眼看著就要爺倆同朝為官,崇禎皇帝自然會多加關注。
張瑞圖也告老還鄉了,什麼交通部尚書,什麼內閣閣臣,都是假的,狗命更要緊!
唯有洪承疇還堅持有鐵道部尚書的崗位上,已經連續幾次放棄進入內閣的機會,看樣子是打算在鐵道部尚書的位子上乾到死了。
至於五軍都督府,已經由張之極接任了大都督,盧象升和李岩兩人都從海外調了回來,進入了內閣,然後再加上幾條雜魚,共同組成了大明的核心圈子。
原本崇禎皇帝印象極好的沈顥,卻不知道腦子抽了什麼瘋,玩了命的搜羅秦淮河上的花魁,比如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卞玉京和寇白門,有一個算一個,都被他搜羅到了倭國為伴。
然後這倒黴孩子進入內閣的機會算是徹底黃了,崇禎皇帝也瞧著有些不順眼,乾脆讓他繼續留在倭國禍害倭奴。
整個大明的朝堂基本也就這樣兒了,頂層以脾氣又臭又硬的家夥們居多,估計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之間不會產生什麼太大的變動,而崇禎皇帝則要靠著這些人來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
崇禎皇帝想著想著,就開始走神了。
對於底下的群臣來說,十二串旒珠後麵的崇禎皇帝麵無表情,讓人根本就猜不到他在想些什麼,這種麵癱演技,有時候也稱之為喜怒不形於色,帝王之威。
王承恩卻沒有走神,扯著嗓子高聲道:“眾臣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倪元璐出班道:“啟奏陛下,外藩暹羅、南掌請求內附,其國國主已帶山川河圖並戶籍民冊在殿外等候。”
回過神來的崇禎皇帝依舊麵無表情,淡淡的開口道:“宣。”
王承恩便扯著嗓子道:“宣,暹羅王巴沙通,南掌王索林那旺薩,入殿覲見!”
王承恩的聲音不算太大,但是經過特殊設計的朝堂放大之後,便可以使得眾臣都聽得清清楚楚,殿外的大漢將軍在王承恩的聲音落下後,便依次重複喊了下去,直到午門外。
午門外的大漢將軍聲音落下,便有一個小太監來到了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薩的身前,略微躬了躬身子,伸手引道:“二位王爺,請。”
跟在小太監的身後,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薩還有跟在身後捧著托盤的隨從一起邁步走進了大明帝國的心臟,紫禁城。
整個紫禁城的整體格調便是象征了權利的金色和紅色,肅穆之中帶著一絲絲的壓抑,每前行五步,便會有身著飛魚服的大漢將軍或執戟,或執戈而立,十步之間,必有一杆小旗子立於地上,如同軍陣一般的錦衣衛帶給二人莫大的壓力。
煌煌天威!
整個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翻出來擺一塊兒,除了大明可以這麼乾,便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這麼奢侈,奢侈到十幾萬人隻為宮中那一人服務,並且生死由之又毫無怨言。
小心翼翼的跟在小太監身後走了很久才到皇極殿外,小太監略微讓開了身子,低聲道:“二位王爺,請。”
勉強收起忐忑不安的心情,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薩便一起進入了皇極殿。
實際上,不光是綾陽王李倧等人看著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薩不順便,便是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薩二人互相瞧著也是不順眼。
兩國幾乎是一起遞交的內附國書,然後被禮部安排到同一天的大朝會上舉行內附之禮。
同一天沒有問題,但是誰先誰後就很有問題了——自從來到大明之後,兩個人就進行了無數次的明爭暗鬥,為的就是爭一個先進入大殿的機會。
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薩很在乎誰先誰後,但是有氣也不敢朝著大明爸爸發出來,隻能發到對方的身上。